新能源汽车安全引关注动力电池产业面临变局( 七 )

“为拿到补贴 , 很多厂商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 , 牺牲了部分安全性 。 前几年我们就很担忧事故风险 。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 举个例子 , 乘用车尺寸相对比较小 , 想要增加里程 , 只能放更多的电池或排列得更挤 。 很多电池厂就将安全冷却方式从液冷改为风冷 。 液冷的冷却效果更佳 , 但管道、系统占空间 , 导致电池包能量密度下降 。 相比之下 , 风冷系统占据空间小但效果一般 ,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风险 。

该人士同时强调 , 由于电池开发周期和补贴退坡周期不匹配 , 盲目追求补贴导致电池验证不足 , 进而引发安全问题 。 “补贴退坡的政策周期通常为一年重新发布 , 一款新的新能源车开发周期包括设计、验证、测试、量产、调试等 , 单从设计到量产就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 如果按正常节奏开发 , 可能上不了最新的补贴目录 。 这就倒逼行业缩短设计、验证流程 , 可能留下安全隐患 。 ”

但上述深圳某大型电池厂商研发工程师告诉采访人员 , 头部厂商技术能力较强 , 用一代电池产品的同时 , 能够储备一代、开发一代 , 验证上比较充分 。 同时 ,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 不能完全把电池安全问题归咎于过度追求能量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