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拼音

学子的拼音为xué zǐ 。
一、释义
1、从学的人 。
2、青青子矜 。——《诗·郑风·子衿》 。笺:“青衿 , 青领也,学子所服 。”
3、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 。——林景熙《酬谢皋父》
二、详细解释
1、《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毛传:“青衿 , 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郑玄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 。”
2、宋·林景熙《酬谢皋父见寄》诗:“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 。”
3、萧三《他……》诗:“他是青年学子最敬爱的教授 。”
三、例句
1、许多其它国家的莘莘学子都希望来剑桥留学 。
2、让苦读三年的莘莘学子 , 好好的放松一夏!
3、面对就业压力,莘莘学子不断质疑所接受的高等教育 。
4、莘莘学子:这书院有许多莘莘学子 。
5、讲座吸引了华南理工大学的莘莘学子,座无虚席 。
6、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莘莘学子不堪其苦 。
7、这些都是各大高校的莘莘学子,你要是能够和他们交流就一定要抓住机会 。
8、我希望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莘莘学子今后都能够事业有成 。
9、维珍航空承诺帮助莘莘学子在英国展开新生活 。
10、我国为归国学子提供最好的发展条件 。
11、各位莘莘学子能够光临寒舍是我们全家人的荣幸 。
又一个中华民族的新春佳节来临了,人们的思乡、思亲之情在与日俱增 。中国人向来讲究在重大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里老老少少全家团圆、共度良宵 。此时此刻,海外的游子、学子特别思念亲友、怀念故土,条件成熟的已着手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乡之路 。
 金色包装的“海归”学子
 这些年,学成回国的学子不断增多,祖国也敞开怀抱,热情欢迎、吸引学子回国,一个新的词汇“海归”(海外归来)应运而生、如雷贯耳 。民间形象地把“海归”称为“海龟”,而把没有喝过洋墨水的土产货“土憋”称为“土鳖”:“海龟”似属珍稀保护动物 , 自然比“土鳖”要宝贵得多 。官方、媒体不分青红皂白,把海归现象一律形容为“拳拳学子心,殷殷报国情”,不厌其烦地进行“爱党”“爱国”“爱民”“报国”等金色包装;并宣称政策暖人心,是母亲的声声召唤 , 感化了在海外漂泊的游子 。每当重大节日来临之前,有关部门都会邀请海归学子代表 , 参加形形色色的茶话会、庆功会、表彰会、英模会等,各级政府首脑经常出来接见,与学子们一起举杯、合影留念,以资鼓励 。
 “海归”们则顺水推舟,对各种各样的闪闪发光的金色高帽子来者不拒 , 多多益善 。又是作报告,又是表决心 , 今天接受采访,明天发表文章,表明自己是多么爱党爱国爱民的,绝不留念西方繁华的物质世界和优裕的生活条件,排除万难,毅然踏上归国之途,报效祖国,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奉献给党和人民,贡献给父老乡亲 。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句句铿镪的话语,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吃过猪肉,但也听过杀猪叫 。”意思是说,某些事情虽然未亲身经历过,但根据世之常情及自己已经知晓或经历的情况,也能猜出八九分 。海归学子们的情操真的有那么高尚吗?恐怕要打个大大的疑问号!或许笔者对人类太悲观了 , 世上绝少圣贤,有的是魔性不敢释放或不敢充分释放的魔鬼 。
 海归心态“风情万种”
 海归学子们回国的心态可谓“风情万种”,岂能一言以蔽之 。官方和媒体及学子们自己所津津乐道的那种“圣贤”心态确实也有,但绝对不多 , 或者说在“圣贤”心态之外夹带着可告人和不可告人的其它心态,换句话说,即使“圣贤”心态也不是那么纯洁和高尚 。
 改革开放后,我国结束了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国门洞开,一批又一批学子纷纷走出国门 , 逐年增多;特别是近些年,大批学子利用各种各样的途径、渠道,一窝蜂地涌向国外,并呈现低龄化趋势 。有去就有回,出去多了,回来也就多了 ,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总不可能人人都能搞到“绿卡”“枫叶卡” , 在异国生根发芽 。世界人口在爆炸,似乎个个国家都在嫌人多,不说人口密度很高的欧洲,就是几个地旷人稀的传统移民国家,也明显加大了移民的限制,不回来咋办?难道要给人家遣送回来?
 前些年,全球经济大滑坡,经济萧条席卷美欧日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学子们主要的留学深造地区),这些地区迟迟走不出经济低迷的阴影,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中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GDP每年以7-8%的速度增长,加上国内对海归人员有特殊的优惠条件 , 国人崇洋媚外,迷信“海归”,海归人员回国后被视为“国宝”“市宝”“校宝”“所宝”,享受大量的优厚待遇 , 何乐而不为?这与爱这个爱那个有什么关系?又如何能解释“绝不留念西方繁华的物质世界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呢?由于“海归”特别吃香,能捞取特别的好处,近年不断冒出与“海归”有关的假冒伪劣产品 。
 常听海外学子抱怨:再怎么搞也是个三等公民,难以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他们因此归心似箭 。这句话倒是一语道破了天机,露出了他们真正的心态 。国外的“主流社会”是如何闪耀着迷人的光华 , “三等公民”又是怎样被人鄙视的,我们领教不深;通过发达的资讯,我们只知道,随着文明的进步,西方民主社会的“平等”“博爱”“人权”等现代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主流社会”的特权在不断削弱,平民的尊严和权益日渐受到保障 。而在国内“主流社会”出入的达官显贵、官僚商贾、知识精英 , 物质、精神双丰收,荣华富贵,作威作福,享受着巨大的特权,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随从一大帮,“海归”们岂会不知?有些人在出国前就是带“长”当“主任”的,亲身体会过这种妙不可言的销魂滋味 。“海归”们当然是进入“主流社会”,不会沦落到平民世界里──“海归”们的如意算盘打得挺不错的 。
 随着“海归”日益增多 , 不见得每个“海归”都能如愿以偿昂首步入“主流社会” 。也有“海归”“虎落平原”,与平民百姓一样尝够了酸甜苦辣,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 境况比在海外当“三等公民”受洋鬼子欺侮强不了多少 。这时的“海归”可能又有一番解释和自我安慰:同样的耳光,被兄弟打和被外人打感觉就是不一样 。
 不能排除,也有些学子海归心态甚是单纯,诸如思念故园,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渴望和亲朋好友厮守终生,爱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甚至喜欢中国的饮食口味和习惯,等等,都会促使他们踏上归乡之路 。
 部分学子归国无门
【学子拼音】
 我们注意到,另有一批杰出学子,他们归家无路,报国无门 。这些学子不但掌握着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更是深谙济世良术和治国方略,能为中华民族带来繁荣,为黎民百姓带来福祉 。然而在祖国“母亲”的眼里,他们是“讨厌鬼”;不是说我饮食有问题,就是说我起居不科学,今天要我查这个?。?明天要我服那种药,真是烦死人!每当重大传统节日来临之时,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 惟有眼含热泪,遥望故乡,默默为祖国为亲人祈祷、祝福 。什么时候这些学子也能海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