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这样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观,其原因大概如王小波文章所写的“不说话的人不仅没有权力,而且会被人看作不存在,因为人们不会知道你 。”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有时不得不说很多话,从内心深处来讲,我觉得是那么得言不由衷 。
尽管平时话语不多,但并不妨碍我对事物的观察,这也许与自己学过新闻学有关吧 。虽然自己性格内向,但是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或许被常人不易差距,比较含蓄而已 。
文字,对于自己来说,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可能很少有人读懂自己的文字,正所谓“知音难求” 。虽然,知道这不是个好习惯,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多年养成的性格,是很难一下子改掉的 。不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易”吗,其实讲的就是这个事 。这也谈不上“好不好”,只是最初与人沟通时,给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感觉 。
“沉默是金,说话是银”,国人以“含蓄”著称,以“中庸”为准则 。所谓“沉默的大多数”是由其根本原因的 。虽然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沟通”是与人交往的一个“不二”法则,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含蓄的方式,我大概就是其中的一个吧!
《沉默的大多数》优秀读后感6王小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 。他的《黄金时代》我读了很多遍,一读就非常喜欢 。王小波的一生是短暂而精彩的,读他的作品可以让我感到非常愉快 。趁着周末空闲我读到了王小波的这篇杂文 。
王小波说: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 。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分 。王小波说在他的周围有很多人在公共场合下什么都不说,私下里却妙语连珠 。就是说对信得过的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 。沉默是人类学意义上的问文化,这种文化的基础是:开口是银,沉默是金 。
的确,沉默是可以传播的,在某些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就像野火样蔓延着 。王小波讲述了在三年困难时期,有一天开饭时,每人碗里有一片小腊肉,他的弟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向世界宣布我们大家吃大鱼大肉了 。结果是被他爸爸一顿揍 。
读完这篇文章,真的很佩服王小波对这件事情观察的透彻,对比现在,人群中沉默者往往最有实力 。虽然现在的大环境下,会说话的真的要比沉默的人占据优势 。现在有多少人选择沉默,我们认为很多善恶可以自明,人与人生来就在不平等的人间,被尊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但是你可以不听 。沉默是人生的常态,但是口沫飞溅,对别人大作评价,层次确实很低 。
在一个伦理体系中,人们学会了把事物分成好与坏 。这种观点对我们了解世界是有不良的影响的 。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王小波独到的眼光确实令人敬佩 。理不辨不明,王小波的作品值得一读 。
《沉默的大多数》优秀读后感7沉默有自己的语言 。举个住楼的人都知道的例子:假设有人常把一辆自行车放在你门口的楼道上,挡了你的路,你可以开口去说:打电话给居委会;或者直接找到车主,说道:同志,五讲四美,请你注意 。此后他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回答你,我就不敢保证 。我估计他最起码要说你"事儿",假如你是女的,他还会说你"事儿妈",不管你有多大岁数,够不够做他妈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厌恶之情:把他车胎里的气放掉 。干这件事时,当然要注意别被车主看见 。
还有一种更损的方式,不值得推荐,那就是在车胎上按上个图钉 。有人按了图钉再拔下来,这样车主找不到窟窿在哪儿,补带时更困难 。假如车子可以搬动,把它挪到难找的地方去,让车主找不着它,也是一种选择 。这方面就说这么多,因为我不想编沉默的辞典 。
一种文化必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沉默也是有的 。戈尔巴乔夫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件事是公开的秘密,假如你想给自己盖个小房子,就得给主管官员些贿赂,再到国家的工地上偷点建筑材料 。这样的事干得说不得,属于沉默;再加上讲这些话时,戈氏是苏共总书记,所以当然语惊四座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那就是: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的 。
沉默也可以传播 。在某些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沉默就像野火一样四下漫延着 。把这叫作传播,多少有点过甚其辞,但也不离大谱 。在沉默的年代里,人们也在传播小道消息,这件事破坏了沉默的完整性 。好在这种话语我们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比方说,公共厕所 。最起码在追查谣言时,我们是这样交待的:这话我是在厕所里听说的!这样小道消息就成了包含着排便艰巨的呓语,不值得认真对待 。另外,公厕虽然也是公共场合,但我有种强烈的欲望,要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它太脏了 。
- 《藏地密码》读后感
-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破阵子满江红的词谱
- 《向前一步》读后感
- 李靖是陈塘关总兵还是钱塘关总兵
- 《名人传》读后感
- 类似重生之完美人生的小说
- 类似重生之天才神棍的文要宠
- 类似重生之都市修仙的小说
- 类似书仙传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