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赏析

《渭川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 。作者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 。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 。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 。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 。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 。
《渭川田家》(王维)全诗翻译赏析 渭川田家 王维 系列:唐诗三百首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解 1、雉:野鸡 。2、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 之意 。译文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 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 。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 景致,顿生羡慕之情 。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 。五、六两句写农事 。七、八句写农夫闲 暇 。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 。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 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
《渭川田家》古诗原文及赏析 【诗句】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出处】唐·王维《渭川田家》 。
【译注】雉: 野鸡 。雊 (gou): 野鸡叫声 。句意: 野鸡鸣叫,麦子秀穗,蚕眠四次,要吐丝作茧了,桑叶已经稀略 。写农村初夏景象,颇富乡土气息 。
【全诗】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赏析】
作者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一生所写田园诗多且好,这首诗便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
首句“斜光照墟落”,描写夕阳西下斜照村庄的景象,作为大背景笼罩全篇 。一幅夕照暮归的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牛羊归”即意味着“牧童”归,自然引出“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一位须发苍白的老人,拄着拐杖立在柴门外,等候着牧牛羊的小孙儿归来,他们又要团圆了!下面二句写野鸡啼鸣(雉雊)求偶,桑叶已稀蚕儿作茧自缚,都在寻找各自的.归宿 。
最后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农民肩扛锄头归来,途中相遇,絮语依依,充满无穷的乐趣 。诗人耳闻目睹这一切,禁不住感慨万分: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云: “式微,式微,胡不归 。”作者取其意表示归隐田园 。
这最后二句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本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灵魂和主旨 。全诗写景与抒情交相辉映,纯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不用雕琢,笔意简淡,天趣自然,显示出冲淡天然的艺术情味 。
《渭川田家·王维》原文与赏析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
【渭川田家赏析】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这首诗写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并表达了渴望归隐之情 。渭川即渭水 。此诗语言朴素亲切,情趣深远,富于牧歌情调 。
“斜光照墟落”,起笔渲染出一片暮色苍茫的浓烈氛围 。“斜光”二字,有动感,有色彩,使人如见村落余照的画面,嫣红的夕阳、灿烂的晚霞,以及浸泡在橙色光中的小桥流水、村舍人家 。“穷巷牛羊归”,诗笔直落“归”字,给静阒的画面注入了盎然的生趣,温馨的气息 。《诗经》有诗句云: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可以参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