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赏析( 二 )


三、四两句,将笔触由景物转到了人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出语平淡,却滤尽杂质,含蓄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极醇极美 。诗人选词用语,皆为农家独有,从野老、牧童到荆扉,无不散发着泥土之芳香 。农家之宁静生活,农民之纯朴心态,跃然纸上 。
上四句为一段,写落日熔金,牛羊轻唤,牧童晚归,柴门洞开,一切都那么恬静自得,撩人心思!诗人借牧童到野老、田家晚归乐趣来证明归田是最好的归宿 。
五、六句叙农事,季节当是四、五月时 。“雉雊”,野鸡鸣叫 。《诗经·小雅》云: “雉之朝雊,尚求某雌 。”野鸡动情地呼唤自己的配偶,麦苗翠色葱绿,拔节生长,桑叶稀疏,蚕已入眠 。一切生命在生存变化之中,都顺乎自然,找到了自己应有的归宿 。这两句虽皆以景语出之,无一字及自己的心情,然诗人思归之意却俱在言外 。寥寥几笔,有动态,有声音,有色彩,更有情感,读来韵味无穷 。
七、八句由景及人 。农夫们扛着锄头回家,田边相逢,亲切交谈,絮絮不休 。寥寥十字,把农夫朴素的生活和心境勾勒出来,真切生动 。
结尾二句,以“闲逸”二字总括上文,因羡生感,结出“归”意 。
自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后,王维在政治上也颇不得意,遂想从污浊倾轧之官场退回到清静的田园 。因而,看到田家的闲静平和的生活,不免产生羡慕之情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经·邶风》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诗人借此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其实,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并不闲逸,但在诗人看来,田园生活比官场中尔虞我诈、担惊受怕的生活却安闲自在得多了 。此联直抒胸臆,似与前面诸句了不相涉 。其实,情缘景而生,句中之“闲”意和“归”心,正是绾合前八个写景句子的纽带 。正由于前八句中已将“归”情孕育充分,至结句点破,方为情至之文 。此两句当是全诗之主旨 。
吟式微,言欲归也,无感伤世衰意 。(沈德潜《唐诗别裁》)
(“斜阳”四句)叙田家日暮村舍萧疏之景也 。(“雉雊”四句):此叙农时也 。(“即此”二句)言随寓皆安也 。末句慨叹之,即此不必另寻幽境也 。
(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
王维《渭川田家》原文及翻译赏析渭川田家原文: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斜 阳一作:光)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渭川田家翻译及注释翻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著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
注释 1渭川:一作「渭水」 。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田家:农家 。2墟落:村庄 。斜阳:一作「斜光」 。3穷巷:深巷 。4野老:村野老人 。牧童:一作「僮仆」 。5倚杖:靠著枴杖 。荆扉:柴门 。6雉雊(zhigou):野鸡鸣叫 。《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7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8荷(he):肩负的意思 。至:一作「立」 。9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十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
渭川田家鉴赏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 。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孙儿,拄著枴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 。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 。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 。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 。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 苏东坡 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