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许多人都称呼刘备为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所以许多人都称呼刘备为使君,表示尊敬 。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称他为蜀汉先主,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益州,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
刘使君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除了“刘皇叔”,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还曾多次被称为“刘使君”和“刘豫州” 。这其中直接的原因就是曹操曾经举荐刘备做豫州牧,使君就是对州刺史或州牧的尊称 。用官名而不用本名称呼刘备,有尊重的意思 。
《三国演义》过于神化刘备,正史中为何还称刘使君,为何得到曹操称赞?【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许多人都称呼刘备为使君】恰恰相反,从个人能力来说,三国演义非但没有神话刘备,反而严重弱化了他 。为了强调刘备的“正统性”,他被塑造成一个自己没有能力,但属下都很强的“仁君”形象,而历史上的刘备,军事、政治、外交手段都是相当高超 。
先说使君的问题,在汉朝,刺史称为使君,刘备在灭吕布后与曹操有个蜜月期,曹操表奏汉献帝封刘备豫州牧(州牧比刺史权力更大)所以,刘备地位超过州刺史,称使君完全没错 。
再来看看刘备的能力,先看刘备的军事能力 。实际上历史上,刘备阵营中最能打仗的就是刘备自己,无人能出其右 。刘备集团自起兵以来,所取得的军事成就多是刘备亲自打下来的 。刘备每次作战,如不分兵则刘备亲自指挥,如分兵,则刘备关羽各领一军 。阵营内部能勉强与刘备相提并论的只有关羽一人,其他至多只是将才而非独自领军的帅才 。
举两个刘备亲自指挥的经典战役 。一个火烧博望坡,一个定军山战役 。火烧博望坡,演义里是诸葛亮所谓 。小说为了强调卧龙凤雏神机妙算,把这个事情嫁接到诸葛亮头上,说是他的计策 。而实际上,火烧博望坡是在刘备寄居新野之时,刘表派遣刘备率军攻打曹操,意图直取许昌,迎奉汉献帝 。刘备打到叶县,已经位居许昌外围 。
曹操派夏侯惇、李典、于禁阻挡刘备 。刘备用少量兵马交战,并火烧博望坡大营,让夏侯惇误以为刘备没兵,与于禁轻敌冒进,中伏,幸亏李典率军救援才没逃脱 。此战,刘备虽然没有成功,但将曹操头号亲信夏侯惇围困,可谓一战成名 。
第二战就是著名的定军山战役,这是汉中之战的一部分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此战,黄忠斩杀夏侯渊,而实际上,定军山战役的指挥者是刘备本人,黄忠只是擂鼓呐喊,冲锋勇猛,连斩杀夏侯渊的也并非黄忠本人,夏侯渊其实是死在乱军之中,只是可能是黄忠部队将其杀死 。但是演义为了表现刘备有天下英豪相助,刻意拔高了黄忠的作用,实际上看三国志中先主传、夏侯渊传、张郃传,都能看出来那是刘备亲自指挥的队伍 。一战杀死中原名将、曹操亲信夏侯渊,成为汉中之战关键战役 。
刚刚说了军事方面,政治方面刘备一样可圈可点 。作为一方诸侯,最重要的就是识人之明 。不同于曹操又曹氏、夏侯氏的班底可以依靠,孙权靠着父兄的基业,刘备是真的白手起家,他能够发掘关羽、张飞这样的军事奇才,与他们情同兄弟,才有了最初的发展 。之后又能够在官渡之战敏锐察觉袁绍必败而离开,能笼络马超这样的一方诸侯为己所用(并最终夺下成都) 。甚至在临终之际还能提醒诸葛亮马谡不可用 。这样的政治眼光,非常罕见 。
最后说说外交能力 。刘备在最困难的时候总能逢凶化吉,靠的就是超强的外交手段 。刘备再山穷水尽,强敌追杀之时,能获得徐州陶谦、河北袁绍、荆州刘表等收留 。而刘表死后,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又能迅速结成孙刘同盟,在赤壁击败曹操,并在战后迅速控制荆南四郡,并“借”南郡发展,这种外交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
刘备在外交上也不是毫无底线 。当夺取益州后,东吴讨要“借”给刘备的南郡,刘备本欲与孙权交兵,却因为汉中张鲁投降曹操 。曹霞得陇望蜀,派张郃攻打益州,刘备不敢两面受敌,从而与孙权湘水划界,用荆南四郡中的长沙、桂阳二郡代替南郡“还”给东吴 。
从而平息了一场争端,能让刘备安心回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 。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也看准了孙权不敢与自己完全闹翻,从而大胆进兵伐吴,意图逼孙权退还东吴(虽然最后孙权发现了刘备的意图,在夷陵击败刘备) 。这种用军事手段威胁,实际逼对方就范的方法也是很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