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子光即位叫吴王阖闾而非吴王光

所谓的吴世家是夷人,活动于江淮之间,后来又向南发展,与活动于江南的越人产生冲突,结果是吴人坐大,成为江淮间的一大势力,越人被迫在更南的地区活动 。
另一方面,坐大了的所谓吴人也与中原华夏文明开始频繁接触,他们在文化上处于落后地位,为了获得认同也好,被中原文化同化也好,便开始了华夏化的过程 。所谓太伯奔吴的故事,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作出来的 。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吴国国君有两个名字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事情,阖闾是夷式名,这两个字仅仅是表音,光是中原式名,是为了攀附华夏系统的文明而另取的 。
吴王阖闾简介 公子光即位为什么叫阖闾而非吴王光1、简介:
吴王阖闾(约前537年—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 。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 。
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奉命率舟师溯江攻楚,与楚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以夜袭之计败楚军,夺回所丧王舟“余皇” 。吴王僚八年(前519年),佐吴王僚率军攻楚战略要地州来,当楚以七国联军来救,途中因令尹病亡而被迫回军之时 。又出谋示弱诱敌、奇袭制胜,大败楚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夺取州来 。
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 。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 。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 。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
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 。
2、因为他的本名就叫阖闾,他的别称是阖庐、公子光 。
公子光为什么叫阖闾公子光为什么又叫阖闾,阖闾是不是公子光的字,现在还真不易搞清 。
就像他的爸爸也是这样的,阖闾的老爸吴王诸樊,姬姓,吴氏,名遏(也有书上作谒),当了十二年的吴国国君,他就叫吴王诸樊,而不叫吴王遏 。
阖闾对堂兄弟继承王位很不服气,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 。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 。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 。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在嘉兴之南交战,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他的脚趾,一只鞋子也被灵姑浮缴获,阖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 。(灵姑浮在凯旋途中病死)
吴王僚与公子光的关系 公子光就这样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吴王阖闾 鱼腹藏尖刀
春秋时期,位于长江南岸的吴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
当时,吴王馀昧去世,去世之前,他决意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季札 。但季札辞让,不愿登基,还远走晋国 。结果,吴国宫廷立了馀昧之子僚为吴王 。
公子光是馀昧之前的吴王诸樊的儿子 。公子光认为,王位应该传给季札,如果季札辞让,那么这王位应该是自己的,所以他对已经登基的吴王僚非常不满 。他主动显示自己的才能,多次率兵攻打楚国,取得了一些胜利 。他还率兵打败了陈国、蔡国的军队 。公子光觉得,只有自己才能让吴国变得更加强大 。因此,他一方亟竭力扩充吴国的地盘,获取民心;另一方面又在暗地里结交有才能的人,想通过他们的帮助,找机会杀掉吴王僚,夺取王位 。
吴王僚五年,楚国外逃的大臣伍子胥来投奔吴国,公子光以对待宾客的礼节接待了他 。暗地里却说:“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王杀掉了,他来这儿,只是想借机报仇罢了,我看不出他对吴国有什么好处 。”
十夜唷鲁莽0
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态度,便想定了一个主意 。他找到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把他介绍给了公子光 。此人力大无比,勇猛异常,世间少有 。公子光十分高兴 。伍子胥则隐退到乡间耕作,静观事态的变化 。吴王僚十三年春天,吴王僚派兄弟烛庸、盖馀率重兵攻打楚国,却被楚国军队包围了起来,断了后路,吴国军队一时无法撤回,吴国内部出现了虚空 。公子光马上找到专诸,说:“这真是一个大好机会啊,我们可不能错过!因为吴国的军队现在都已被楚国包围,没法回来,而吴王僚身边没有多少可调遣的人 。只要我们下手,肯定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