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一般指封建时代管辖一省或数省的长官 。
清代薛福成所著的《庸盦笔记》第二卷《劳文毅公善居危城》一文写道:“善化劳文毅公为封疆大吏二十年 。”劳文毅公,指曾在咸丰和同治年间当过两广和云贵总督的劳崇光,说其是“封疆大吏”倒也名副其实 。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像劳崇光这样级别的“封疆大吏”,总共设了9位,分别是云贵、两广、湖广、四川、陕甘、闽浙、两江、直隶和东三省 。那么,清朝灭亡后,这些人都去哪儿了呢?
根据他们在辛亥之后的行为和遭遇,大体有主要有6种结局 。
殉国
辛亥革命中,第一个为清殉国的封疆大吏是闽浙总督松寿 。
松寿,字鹤龄,满洲正白旗人,1907年授闽浙总督 。《清史稿》评价他“不务赫赫名,然律己以廉,临下为宽,为时论所美”,说明他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官,口碑都还不错 。
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的新军也积极响应,推举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都督 。革命军要求松寿及其手下的八旗军缴械投降,被松寿拒绝,双方展开激战 。兵败,松寿在他的总督署后面高开榜画像店吞叶子金自杀 。
与松寿不同,赵尔丰、端方二人是被杀 。
赵尔丰,字季和,汉军正蓝旗人 。他长期在川藏任职,担任过川滇边务大臣、驻藏大臣,在边境治理上颇有建树 。其上级领导锡良赞赏他“果毅廉明,公而忘私” 。1911年3月,赵尔丰接替兄长赵尔巽任四川总督 。

清朝末年封疆大吏

文章插图
赵尔丰 。来源/《中华民国历史图片档案》第1卷
他的运气并不好,此时因清廷打算将铁路收归国有,四川正兴起保路运动并渐成燎原之势 。赵尔丰本人对清廷这一决策也是颇有微词,他同情川人的保路行为,认为他们“争路争款理正当”,并与下属官员联名向朝廷建言,请求变更收路办法,准予暂归商办 。
对于这一合理化建议,清廷不仅没有采纳,反而电令其解散群众,切实弹压 。于是,赵将咨议局局长蒲殿俊等人拘捕入狱,并令卫兵射杀前来请愿的民众 。此举遭到当时督办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的弹劾,认为其“操切激变” 。朝廷罢黜了赵尔丰的四川总督职务,并任命端方为新总督,率兵入川 。
恰在此时,武昌起义爆发 。赵尔丰担心端方入川后对己不利,就释放了蒲殿俊等人,四川随即宣布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 。不过,独立后的四川政局并不稳定,军政府成立不久,就发生了巡防营兵变,蒲殿俊、朱庆澜两位正副都督逃匿 。军政部长尹昌衡出任都督 。在他授意下,11月22,赵尔丰在贡院门口被处决 。据说,临刑前他“骂不绝口” 。
不久,他的继任者端方也以同样的方式殒命 。
端方,字午桥,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 。《清史稿》说其“性通侻,不拘小节,笃嗜金石书画” 。与尔丰起步于县衙文书小吏不同,端方是科班出身,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在出任四川总督前,他先后担任湖广、两江、直隶三地的总督,还作为清廷委任的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宪政,可以说,能力和见识兼而有之 。

清朝末年封疆大吏

文章插图
端方与两江学堂学生 。来源/《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但其不拘小节的性格也给他的政治生涯埋下隐患 。因在慈禧太后的葬礼上拍照,他被言官弹劾,说其“不治崖检”,也就是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被当时的摄政王载沣以“恣意任性、不知大体”为由革职 。1911年5月,赋闲在家的端方重新被起用,任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相当于清廷落实“铁路国有”一事的急先锋 。
端方本人对“铁路国有”并不赞成 。他授命离京赴鄂之前,上书朝廷,以“路工重要川粤汉民情固结恐酿剧变”为由,希望清廷改变铁路国有政策,被朝廷否决 。期间,因赵尔丰在四川弹压民众导致事态升级,清廷令端方率军入川,同时代替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一职 。
9月初,端方带领湖北新军第八镇两标士兵离开武汉,前往四川 。此举导致清廷在武汉兵力空虚,为起义提供了绝佳机会 。武昌起义消息传来,端方已经感到军心不稳,每人发给一枚银质奖章、五品军功札子一件,以笼络抚慰人心 。不过,此举收效甚微,到达资州时,部下哗变,端方及其胞弟端锦均被乱刀砍死 。
上面以身殉国的3位总督,死后都得到朝廷加封,并拥有了谥号 。而有一位总督在革命危机面前,不光跑得快,还成为人人唾弃的汉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