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原文 翻译
文章插图
观沧海作者:曹操 (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
《观沧海》怎么翻译最简(越少越好)?
文章插图
《观沧海》曹操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
《观沧海》曹操 原文如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赏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发展:《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观沧海曹操 〔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
- 《短歌行》翻译全文是什么?
-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 《蜀道难》原文
- 《使至塞上》原文及译文
- 文言文《口技》翻译
- 《马说》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 《国殇》课文及翻译
- 《关雎》原文及翻译
- 古诗《山行》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