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导读:在隋唐以前 , 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 , 机会和途径其实是不多的 。
两汉时期 , 实行“察举制”:由地方上推荐人才 , 经朝廷考核后任用 , 授予官职 。 可想而知 , 这种制度发展到后期 , “蛋糕”的分配权肯定要被贵族官僚们所把持 , 对平民来说 , 它是遥不可及的 。
魏晋以来 , 实行“九品中正制” , 这实际上也是为了满足门阀贵族子弟的需要 , 成为他们垄断仕途的工具 。
而随着南北朝长期的战乱 , 出身低微的庶族阶层逐渐展露头角 。 于是 , 隋唐时期 , 开始改革官吏的选拔办法 , 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应运而生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五代人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中 ,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 李世民曾经在看见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出的场景 , 大喜曰:“天下英雄 , 入吾彀中矣!”
对一个新生的王朝来讲 , 让天下最顶尖的贤才们为其所用 , 才最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 所以在唐代 , 科举制才有了真正的大发展 。
但是 , 科举制又不能跟唐朝的官吏选拔制度完全划等号 。 在唐代 , 除了科举 , 读书人走上仕途的路径还有很多种 。
一、科举取士
在介绍其他入仕途径之前 , 我们还是要先说说科举制 。 毕竟 , 对于绝大多数没有背景的读书人来说 , 它是步入仕途的最佳途径 。 科举制也因此成为一项伟大的发明 。
唐朝的科举分为两大部分 , 一个是贡举 , 一个是制举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1、贡举:
贡举是由六部之一的礼部主持 , 定期举行常科的考试 。
所谓常科 , 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和“明算”六科 。
六科之中 , 以“明经科”和“进士科”这两科为主 , 其中“明经科”主要是考“经义” , 何谓“经义”呢?就是以古代一些经典著作比如《论语》中的某一句话为题 , 让考生作文 , 阐述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 在明清时期 , 它演变为了“八股文” 。 简而言之 , “经义”考试就是现代的“命题作文” 。
而“进士科”的考试 , 则比较好理解 , 主要是比赛诗词歌赋 。
一般来说 , 通过常科考试选拔者 , 再经过吏部的考试 , 和有关部门的试用 , 就可以正式授予官职了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2、制举:
制举的规格比贡举要高 , 它不定期举行 , 一般皇帝亲临 , 其考试科目也多达七十多种 , 其考试内容更加注重个性和实用性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比如 , 在《新唐书·选举志》中 , 记录了如下这些科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故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
可以看出 , 制举更加倾向于选拔某一领域内的专家 。
正因为制举不是定期举行 , 且是为了选拔某一类人才而设 , 所以它只能是贡举的有益补充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唐朝皇帝非常重视科举考试 , 除了刚才提到的唐太宗亲临考场以外 , 像女皇武则天不仅发明了沿用至今的“糊名法” , 还破天荒的开创了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 , 为科举考试开辟了另外一方天地 。
唐代的常科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 开科之际 , 来自国子监的学生以及各州县举送的乡贡齐聚京师 , 总人数可达近两千人 , 熙熙攘攘、蔚为壮观 。
当时“明经科”每年录取人数在百人左右 , 而“进士科”则更为可怜 , 每年只录取二三十人 。 两者加起来只有一百来人 , 总录取率不及十分之一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进士科”录取率更低 , 但比起刻板的“明经科”考试 , “进士科”考试内容更加风雅 , 而且一旦录取 , 其升迁速度更快 , 所以更受读书人的青睐 。
据统计 , 唐朝289年 , 实有宰相381人,其中就有97人为进士出身,约占总数的1/4 。
仅仅唐玄宗一朝,他任用的31个宰相中,进士出身的就多达19人 。 “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就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总之 , 不管是明经还是进士 , 科举是唐代读书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通道 。
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文人 , 比如王维、王昌龄、贺知章、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孟郊、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等 , 都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