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三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1、卫官:
卫官是负责保护皇帝、太子、亲王的侍卫 , 有千牛、进马和三卫 。 其中 , 千牛备身、太子千牛是皇帝和太子的近身侍卫 , 只从较高品阶的官员子弟中选拔;而进马则是驾御仪仗马车的“驾驶员” 。
以上这些卫官日后有两个职业选择方向 , 读过书的可以到吏部 , 由吏部安排文职;而没怎么读过书则由兵部安排武职 。
2、斋郎、挽郎:
斋郎是负责太庙、郊社等宗庙祭祀事务的人员 , 其任满以后 , 经过简单的考试 , 可以出任一定品阶的散官 。
挽郎是在皇帝、皇后或太子出殡时牵引灵车唱挽歌的人 。 很显然 , 挽郎并非常设官职 , 只有需要时才设 。 而在皇家丧事结束后 , 挽郎就能得到一定官职 。
3、学馆:
学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及国子学、太学的学生 , 通过一定的考试后 , 他们即可获得做官资格 。 而学馆不同 , 其学生的身份及其出身的官品也不相同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其中 , 地位最高的是弘文馆与崇文馆 , 两馆学生加起来只有60名 , 只有皇室近亲、散官一品、有实封的功臣、三品以上高官子弟才能入选;
国子学生有300人 , 多取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太学生有500人 , 多取五品以上官员子孙 。
虽然同为享受特权的阶层 , 但弘文馆、崇文馆学生的待遇与国子学生、太学生又有所不同 。
两馆学生入馆后学习经史 , 学成后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但考试难度低于普通读书人参加的科学考试 。
《唐六典》记载:“其弘文、崇文馆学生同明经进士 , 以其资荫权高 , 试取粗通文义 。 ”
相比普通科举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两馆学生只需要“粗通文义”!
而与两馆学生相比 , 国子学生和太学生的待遇则要差的多 , 他们通过监试后 , 才能获得参加进士和明经考试的资格 , 而且没有任何优待 。
【爱历史】在唐朝,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读书人还有哪些途径走上仕途?
文章图片
四、杂色入流
以上说的“门荫入仕” , 是从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才有的待遇 。 而对于六品以下、九品以上的中下层官员 , 虽然他们没有“门荫”的特权 , 但其子弟可以以“品子”的身份 , 到一些政府部门服役一段时间 , 从事底层的琐碎之事 。 期满以后 , 其中有才学的 , 可有机会参加吏部的选拔 , 获得一官半职 , 也就是“入流” 。
结语:“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 。 ”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 , 准确道出了古代多少读书人的心声 。
然而 , 在“人生上升通道”有限的古代 , 或许只有走上仕途才是读书人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机会 。
唐朝貌似公平的科举制度和名目繁多的入仕渠道 , 虽然给了读书人以达成目标的捷径 , 但因为官吏队伍的容量有限 , 必然造成许多读书人仕途的停滞 , 或者干脆长时间被拒之门外 。
参考资料:《唐六典》《旧唐书》《新唐书》《唐代门荫制与科举制的消长关系》、《中国考试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