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周末带宝宝去游乐场玩 , 儿子玩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的 。 但是旁边一个男孩却紧紧抱住他母亲的大腿 , 怎么也不肯独自去玩 。 不管他母亲怎么鼓励叫他去尝试他都不肯 , 非要妈妈陪着玩 。 后来妈妈似乎劝说无效脱口而出:你这孩子怎么这么黏人 , 一点都不独立 , 你看看别的小孩都是自己去玩的 。 话音刚落:小男孩就嘟起他的嘴巴显得很不开心 , 再怎么也不肯去玩 。
最后那位母亲生气的要走了 , 孩子哭着跟着她后面走出了游乐场 。
是不是你的孩子在一定的时间也有粘人的阶段 , 不管你做什么都要黏着你?
很多家长把孩子"黏人"的表现完全归于不独立 , 不懂事 , 甚至在有的时候会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 而仅仅是因为孩子的太过于"黏人"甩不掉 。 我们的宝宝变现出黏人 , 有时候会让我们的家长觉得受不了 , 有时候会直接对孩子说:不要再像个小宝宝一样了 , 自己去玩 , 一点都不独立 。 其实这样往往会起反作用 。
在我们的孩子独立之前会有一段时间会变的很黏人 , 在他们的能力还不足的前提下 , 他们会从心底渴望得到家长的安慰和保护 。 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越"黏人"就越接近独立阶段 。 我们应该允许孩子适度的依赖 , 这样孩子才会更独立 。
文章图片
什么是"适度依赖"?
来自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F·伯恩斯坦和玛丽·A·朗古兰德在《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中写道:
在如何处理"依赖"和"独立"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状态上 , 人们可以被分为三种不同的关系类型:适度依赖 , 消极的过度依赖 , 和障碍性疏离 。 简单来说 , 适度依赖就是在"依赖"和"独立"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状态中间取得平衡;而另两种状态则是不平衡的 。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依赖就是不独立 , 想尽办法让孩子做一些与他年龄不符的事 , 在孩子的那个年龄阶段不该承受的一些压力 。 所以我们的家长应该正确的看待孩子的粘人 , 不能因为孩子过于黏人就表现的不耐烦甚至指责 。 孩子还小需要我们的父母正确的引导才能越来越独立 , 该抱的时候就抱吧不要埋怨 。
孩子需要适度的依赖 , 只有适度的依赖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 如果父母过度的要求孩子独立 , 不让其有依赖的行为 , 只会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反作用 。
文章图片
不让孩子依赖有什么坏处呢?
会让孩子变成“回避型依恋人格”
你是不是这样一种人呢?平常自己什么事都不愿意麻烦别人 , 自己能做的事咬着牙都是自己做好 , 即使对别人来说是举手之劳你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 灯泡坏了自己可以装、饮水机的水可以自己扛、工作上很要强有什么事情不敢麻烦别人 , 会觉得很过意不去 。
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独立并且要强 , 外在的标签就是:没有任何人我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
如果你有这些特征 , 说明你是个回避型依赖的人 。 不知道怎么适度的依赖 , 渴望温暖又害怕拒绝 。
如果孩子从小不会依赖别人 , 也会变得对他人缺乏信任 , 慢慢的他会变得与他人有隔离 。 他们外表看起来很坚强并且自信 , 实际上往往是孤独而且悲伤的人 。 他们的关系剧本是"只能靠自己" , 认为永远不会有人在需要时帮助自己 , 要生存就必须独立 。
文章图片
让孩子成为“依赖无能患者”
可是 , 你是不是在你强大的外表下 , 有时候会很敏感 , 内心其实很脆弱 。 会一个人的时候无助 , 希望给别人留下独立强大的印象 , 有时会被别人说"有点冷漠 。 "
缺乏适度以来的孩子有时候表现的孩子气、需要关爱、用以受挫并且不敢找别人倾诉 。 只会一个人消化 , 一个人熬着 , 长时间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容易变得多愁又封闭 。
让孩子成为“退缩型社交”的人
他们在社交方面会变得焦虑 , 害怕社交喜欢独处 。 因为社交在很多形式上他们看上去是"不安全"的 , 他们只愿意和为数不多的看起来"安全"的人交流 。
所以 , 黏人并非无一去处 。
文章图片
适度依赖更容易让孩子走向独立
首先 , 我们转换思维 , 正视"适度依赖"
- 站没站样,坐没坐像?这4个小习惯,让孩子姿态立马有模有样
-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
- 孩子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解“自我效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 如何帮助孩子打造“完美”暑假?家长不妨试试“项目式学习”
- 这个女孩冲上热搜,感动无数网友
- 孩子总抱着毛绒玩具?别急着剥夺,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体现
- 孩子哭闹别大声训斥,无效且伤害大,有效管教要用KICK原则
- 为什么越来越多孩子“随妈姓”?原来有这3大好处,不知道就亏了
- 孩子不服管教?聪明父母会用“正面管教”4步骤,合作共赢并不难
- “二十码法则”:时刻“紧盯”孩子不可取,孩子成长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