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01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在进入今天的文章之前 , 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 , 测试一下你们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假设今天你的孩子回家时拿给你一张期中考试成绩单 , 成绩单上写着语文99分 , 数学100分 , 英语75分 。 请问你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家长A:"怎么英语考那么差!都要掉下及格线了!"
家长B:"哇你的数学考了满分呀!"
相信绝大部分家长会是类似家长A的反应 , 会更倾向于看到孩子的缺点(英语75分) , 而不是先看到孩子的优势(高分的语文、数学) 。
这其实跟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观念有关 。 就如在以往我们一直追崇的"短板理论" , 认为存在短板会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 , 于是我们会格外关注短板 , 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弥补"短板" , 比如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等 。
相信很多人对这样的话并不陌生:"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为了激励孩子弥补"短板" 。 不少家长会引入一个"虚假"的竞争对手 , 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 "
《爱情公寓》中曾小贤有一句话就很生动地描述了这样的现象:"我一直有个宿敌 , 叫别人家的孩子 , 他脾气很好 , 天天就知道读书 , 长得又帅 , 每次考试都能考年级第一 。 "
为什么会出现"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现象 , 就是因为家长过多地关注孩子的缺点 , 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 "短板理论"逐渐被人否认和淘汰 , 越来越多的人会更信服"长板理论" , 更多的人认为聚焦孩子的长处 , 培养孩子的长处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
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莉·沃特斯在《优势教养》一书中便提出了"优势教养"这一理念 , 并且认为对孩子进行"优势教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文章图片
02关注"优势"在当下更有意义
何为"优势教养"?
莉·沃特斯把"优势教养"定义为 , 让孩子时刻牢记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美好品质 。 也就是说 , 家长要关注和重视孩子的"优势" , 并帮助孩子培养 。
那么什么是"优势"呢?优势就是我们有优异表现 , 并且经常愿意展现的一面 。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优势教养"?
传统的教育理念总是倾向于"避短" , 总是担心孩子身上的"缺点"会限制孩子的发展 , 所以家长们总是会盯着孩子的缺点 , 并且想方设法地想要孩子改掉缺点 , 在他们看来 , 如果孩子的缺点越少 , 那么就会越容易接近成功 。
但是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理念 , 想要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 科学的教养方式反而是"扬长"而不是"避短" 。 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 , 一个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人往往拥有强大的内心去支撑自己正视并且完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 也往往会运用自己的优势去掌握人生 。
莉·沃特斯通过30年的研究向我们说明 , 当我们采用"优势教养"教育孩子 , 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表现都会更好 , 幸福感会更好 , 也更能应对压力和挫折、正视缺点和不足 。
文章图片
"优势教养"下成长的孩子的具体优势体现在:
·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 , 还是工作中 , 幸福感和参与度都会更高 。
·学业年级过渡会更顺畅自然 。
·有更高的学术研究和成就
·更能够坚持
·身体健康程度更好
·面对压力和逆境能力更强
03有关"优势教养"的3个疑问
【别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了,重视孩子的“优势教养”才是正道】由于我们的传统思维和传统的教育方式 , 让我们鲜少关注孩子的"优势" , 也更少根据孩子的"优势"进行鼓励和培养 , 因此 , 很多人在刚刚接触这个教育理念时往往会存在疑虑和疑问 , 以下我就根据普遍存在的3个疑问进行分析:
疑问1:"优势教养"会不会导致孩子盲目自信?
这是很多人会存在的疑虑 , 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夸"自己的孩子的原因 , 就算看到了孩子的优势、长处 , 也害怕造成孩子的盲目自信而选择忽视 。
答案是不会 , 优势教养并不会让孩子盲目自信 。
首先 , 我们要将"优势教养"和虚伪、夸张的表扬区分开来 。
孩子为什么会盲目自信 , 就是因为对他的夸奖很大程度上是夸大的 , 与自身的真实情况不符的 。 但是"优势教养"讲究的是从真实情况出发 , 真正地在孩子身上挖掘到优势 , 并且优势不可能时时被展现 , 因而对孩子优势的表扬并不会产生过度的情况 , 也不会让孩子产生盲目自信的情况 。
- 孩子总“黏人”?别轻易阻止,允许“适度依赖”孩子才会更独立
- 孩子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解“自我效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 如何帮助孩子打造“完美”暑假?家长不妨试试“项目式学习”
- 这个女孩冲上热搜,感动无数网友
- 孩子总抱着毛绒玩具?别急着剥夺,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体现
- 为什么越来越多孩子“随妈姓”?原来有这3大好处,不知道就亏了
- 孩子不服管教?聪明父母会用“正面管教”4步骤,合作共赢并不难
- “二十码法则”:时刻“紧盯”孩子不可取,孩子成长需“空间”
- 和孩子谈“平等”,却把孩子养得“没大没小”,得避开误区才行
- “赏识教育”就是使劲夸孩子?大错特错,这样做只会毁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