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_本文原题: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 , 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本文插图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本文插图
美国桂冠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成为刚刚出炉的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她的诗歌创作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围绕生与死、爱与性等人性相关主题展开探索 , 塑造了相当独特的诗人形象 。
露易丝·格丽克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 。 虽然在血缘上属于犹太民族 , 但格丽克认为自己的诗和语言之根是英语及其文化传统 。 17岁时 , 她因厌食症辍学 , 开始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疗 , 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诗歌小组学习 。 在她的诗里 , 多种文化传统和谐共处 。
自幼年起 , 母亲就有意识地引导她阅读 , 在小学时期 , 格丽克就尝试写诗 。 从1968年发表处女作《头生子》开始 , 格丽克迄今已发表了十二部诗集 。 她的诗从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寓言诗 , 另一类就是深度剖析自己的自白诗 。
2012年11月 , 她出版诗合集《诗1962-2012》 。 其实从《阿勒山》和《野鸢尾》开始 , 格丽克就成了“必读的诗人” 。 她也曾获普利策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各种诗歌奖项 。 现居麻省剑桥 , 任教于耶鲁大学 。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本文插图
诺奖揭晓现场
对于她的诗作 , 国内作家中曾有多位予以评价 。 作家赵松曾表示 ,“她诗中的那些画面或场景 , 就像用高速摄像机录下的画面重新剪辑生成的 , 它们缓慢 , 异常清晰 , 也是了无声息的 , 即使里面的人物会发声也不会改变这本质意义上的无声状态 。 她有着能把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间转化为一个繁茂的神秘花园的能力 , 这也是一种能把任何印象化身为茧然后再让其中的生命体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能力 。 ”在他看来 , 诗歌就好比是她手中一枚扁圆的石头 , 被她随手抛向湖面 , 或是旷野之地 , 而她拥有的则是之后出现的瞬间无际的寂静 。
其诗作译者(《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已推出)柳向阳在中文版诗集的序言中表示 , 最初读到格丽克的感受 , 是震惊二字:“仅仅两行 , 已经让我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
我要告诉你些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 。 而这只是个开头 。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本文插图
他表示 , 从第一本诗集中 , 死亡的意向就在格丽克的诗篇中反复出现 , 她写出了爱与死的关系式 。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 。 扎在心上 。 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性 , 而死亡居于核心 。 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 , 不容置疑 。 在第一本诗集中 , 她即宣告:‘出生 , 而非死亡 , 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 ’”
同时 , 柳向阳指出 , 格丽克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她将个人体验转化为诗歌艺术 , 换句话说 , 她的诗歌极具私人性 , 却又倍受公众喜爱 。 但另一方面 , 这种私人性绝非传记 , 这也是格丽克反复强调的 。 她曾说:“把我的诗作当成自传来读 , 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 。 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 , 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 , 让我感兴趣的 , 是它们似乎是……范式 。 ”
将诗歌视为纯粹之物的露易丝?格丽克 , 非常厌恶以诗歌之外的语言和形象面对公众 , 也一直在试图抹去除了诗歌本身之外、其他关于自己生活的痕迹——在编辑诗集中文版的过程中 , 译者和出版团队试图联系她 , 她拒绝了收入和致言 , 并说自己对这本书唯一的贡献 , 就是她的诗作 。分页标题
因此 , 此次诺奖公布后 , 她究竟是否愿意在线领取奖项、发表演说 , 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
接下来 , 经由诗人的篇章 , 进入她所希望人们理解的那个纯粹世界——
露易丝·格丽克的诗
柳向阳译
繁花盛开的李树
春天 , 从繁花盛开的李树黑枝条上
画眉鸟发出它例行的
存活的消息 。 这般幸福从何而来
如邻家女儿随意哼唱
却恰恰入调?整个下午她坐在
李树的半荫里 , 当和风
以花朵漫浸她无瑕的膝 , 微绿的白
和洁白 , 不留标记 , 不像
那果实 , 将在夏天的烈风里
刻上松散的暗斑 。
神话片段
当那位固执的神祇
带着他的礼物向我追来
我的恐惧鼓励了他
所以他跑得更快
穿过湿草地 , 一如既往 ,
赞美我 。 我看到赞美中的
捕获;冒着他的琴声 ,
我祈求大海里的父亲
救救我 。 当
那位神祇到达时 , 我已经消失 ,
永远地变成了一棵树 。 读者啊 ,
同情阿波罗吧:在水边 ,
我逃脱了他 , 我呼唤了
我那看不见的父亲——由于
我在那位神祇的双臂中变得僵硬 ,
关于他那无处不在的爱
我的父亲不曾
从水中流露任何表示 。 *
[译注*这首诗讲的是太阳神阿波罗追求河神珀纽斯之女达佛涅的故事 , 结果是珀纽斯将女儿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 阿波罗则发誓将她当作王冠戴在头上 , 装饰他的竖琴和箭袋 , 允诺她四季常青……海子的《十四行:王冠》前两节所写即是阿波罗的誓言部分 。 ]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本文插图
时间
总是太多 , 然后又太少 。
童年:病中 。
在我的床边上有一只小铃铛——
铃铛的另一边 , 妈妈 。
疾病 , 灰雨 。 小狗始终在睡觉 。 它们睡在床上 ,
在床头 , 我觉得对于童年
它们很明白:最好一直懵懵懂懂 。
雨在窗户上形成灰色长条 。
我拿着书坐着 , 小铃铛放在旁边 。
没听到一点儿声音 , 我让自己模仿一个声音 。
没看到精神的任何标志 , 我执意
生活在精神之中 。
雨淅淅沥沥又稀稀疏疏 。
一月又一月 , 在一日之内 。
事物成了梦 , 梦成了事物 。
后来我好了;铃铛回到橱柜里 。
雨停了 。 小狗站在门口 ,
喘着气到门外去 。
我好了 , 后来我长大成人 。
而时间继续——就像那场雨 ,
那么多 , 那么多 , 仿佛一种无法移走的重负 。
我是个孩子 , 半睡半醒 。
我病了;我被人保护 。
我活在精神的世界之中 ,
灰雨的世界 ,
失去的世界 , 回忆的世界 。
然后 , 突然 , 太阳闪耀 。
而时间继续 , 甚至在一无所剩的时候 。
那感受的成了记忆 ,
那记忆 , 成了感受 。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
本文插图
爱之诗
总有些东西要由痛苦制作而成 。
你妈妈织毛线 。
她织出各种色调的红围巾 。
它们曾作为圣诞节礼物 , 它们曾让你暖和
当她一次次结婚 , 一直带着你
在她身边 。 这是怎么成的 ,
那些年她收藏起那颗寡居的心
仿佛死者还能回来 。
并不奇怪你是现在这个样子 ,
害怕血 , 你的女人们
像一面又一面砖墙 。
登场歌
从前 , 我受到伤害 。
我学会了
生存 , 作为反应 ,
不接触
这个世界:我要告诉你
我想成为—— 分页标题
一个倾听的装置 。
永不迟钝:安静 。
一块木头 。 一块石头 。
我为什么要分辩 , 论证 , 让自己疲惫?
那些人正在其他床上呼吸 ,
几乎无法明白 , 因为
像一个梦
无法控制——
透过百叶窗 , 我观察
夜空里的月亮 , 阴晴圆缺——
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去见证
那些伟大的秘密 。
如今我已经看到
出生和死亡 , 我知道
对于黑暗的自然界而言
这些是证据 ,
【文学报|走近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她逃离一切,只希望用诗歌重构整个世界】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