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_本文原题: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 , 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带来这组专题文章 “40年·星辰回响” , 和年轻时的作家们相遇对话 。
今天带来作家刘醒龙和邓一光谈论自己的初涉写作时的记忆 。
刘醒龙
无树菩提
刊于 1997.7.24文学报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机遇是命运的笑声 。 回头伫望人生之旅时这种感觉油然而生 。 在我的小说处女作中 , 我曾经将机遇写成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 十年以后 , 我想将这句话作一个小小的修订 , 从前的手法显然是出自一个胸有大志而又期期不遇的落魄人之口 , 它冷落了许许多多的日夜辛勤劳作的普通人们 。 实际上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 , 关键是自己的期望值有多大 , 太大了就会喧宾夺主、反仆为主 , 使本来存在的东西变成了不存在 。 那么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机遇是每个人一生中偶尔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作家新近作品《黄冈秘卷》《上上长江》
那年春天 , 我在小说处女作将发而未发之际 , 随县里的一批业余作者 , 跑到安徽霍山境内的小镇漫水河 , 住在那里写东西 。 小镇很宁静 , 一条古朴的小街至今还令我念念不忘 , 特别是灯光初上时 , 走在那满是山风醇香的青石街路面上时 , 常有一种寻梦般的感觉 , 仿佛随时有什么奇迹发生 。
有天中午 , 正在床上休息时 , 同行的一位文化站长闯进房间 , 说我的老师来了 。 我以为他是开玩笑 ,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深山小镇 , 谁会是我的老师呢?可他的话是真的 , 随即就见到两个中年男人 , 他们自我介绍说是《安徽文学》的苗振亚和温高松 。 他们正要到我们县去看望我 , 不料客车在这小镇上抛锚了 , 他们给县里打电话时 , 才知道我正巧也在这个镇上 。 我后来常常独自回想 , 普天之下何其大也 , 怎么偏偏我能与他们狭路相逢 , 真是苍天有眼吗?
苗振亚先生是我的第一位责任编辑 , 他对我的影响与关怀一直持续到今日 。 作为大山深处没有见过世面的青年 , 许多古怪的念头与做法 , 只有遇上他时才头一次被人肯定 。 我一直有这样的后怕 , 如果那一次客车没坏 , 我与他们失之交臂 , 文学于我此生将是另外一种样子 。 就在由苗先生编发的处女作中 , 我慨叹着机遇 , 我们见面后的几天相处 , 却只字未提机遇问题 。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命运板着的面孔 , 只有机遇才能改变 。 机遇却不能主宰命运 。 它更多的只能是阴霾满天时云缝里的阳光 , 是心绪忧郁愁肠百结时的喜悦 , 是给行走不便的草鞋球鞋解放鞋系上一根带子 , 是给一头两岁黄牯或三岁水牛拴上一只牛鼻栓 , 它们唯一的直接效果就能影响信心的变化 。
命运是不公平的 , 当年一位省内著名作家提醒我 , 必须多费三倍的力量才能达到与城市人同等的位置 , 原因就是我生长在乡下 。 命运没想到的是 , 自己的偏颇反而让我等一些外省人、外县人练成一副沉重而踏实的脚板 , 不走则已 , 一走起来 , 步步都是咚咚震响 。 然而 , 当有了机遇之后 , 命运又变得平等了 。 在深山老林历尽艰难采到仅有的一株灵芝 , 没有理由不百般珍惜 。 汇百川百物的城市里可以炫耀的荣华太多了 , 人们便变得朝秦暮楚 , 空耗许多心血 。 所以机遇是命运的平衡块 , 不同的命运也因此而发出同等的光焰 。 再不好的命运 , 再平常的机遇 , 它都是上苍的一种给予 , 需要我们做的是紧紧抓住它们 , 决不放弃 。分页标题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邓一光
回望一九九四
刊于 1997.8.7文学报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直到一九九四年秋天的时候 , 我还在一家报社当新闻采访人员 。 我干这个活儿足足十年了 。 我的职务是采编部主任 , 管着一帮年轻快乐的采访人员编辑 。 我们每天都很忙碌 , 策划选题、设计活动、讨论版面、采访、写作、参加大量的社会活动 。 这种新闻人的日子新鲜、刺激、充满诱惑和现世的激情 , 其实是一份不错的职业 。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厌倦了 , 我对自己心满意足的沉溺甚为不满 , 我无法容忍自己再在这种浮躁的日子里多待一天 。 我找到主编 , 对他说 , 我不干了 , 我干够了 , 我要回家去了 , 我这样做算是自动离职 , 看在我为报社扛了十年长活的面子上 , 请让我把档案寄存一年时间 , 如果一年之后我不来取走我的档案 , 你们可以随便把它丢到哪个垃圾桶里去 。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邓一光新作 《人 , 或所有的士兵》
离开报社之后我就开始犯愁了 。 不是因为经济状况 。 我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 , 积蓄总有几个 , 一年半载怎么也饿不死 。 我犯愁是因为我毕竟得干点什么 , 我不可能到处去游手好闲 , 我喜欢工作 , 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 当时就职业而言我有两种选择 , 一个是从商 , 一个是做电视导演 。 我的一位朋友开了一间以房地产、贸易、服装美食娱乐为业务的公司 , 公司在海内外都有生意 , 做得十分红火 。 我的这位朋友希望我能去她那里做 , 待遇和报酬自然是不会错的 。 与此同时 , 有两家电视剧制作部门也同意我调到他们那里当导演 , 我们说到了我去之后怎么干的问题和如何深造的问题 。 其中一家电视剧制作部门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做人事准备工作 , 并且考虑如何为我的到来打一个能够立刻上手干活的摄制组班子了 。
这两个地方 , 最终我都没能去成 。 前者是因为我的犹豫 , 我不知道我是否适合生意场 , 或者生意场是否适合我 , 如果我们彼此都不适合 , 那将是一个多么糟糕的职业呀 。 后者依然是因为我的犹豫 , 在我之前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调进了那家电视剧制作部门 , 他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毕业的学生 , 看过几百部大片 , 而那时我已经三十几岁了 , 连一本正经八百的影视专业书也没读过 , 我有一种不知从何干起的茫然 。

文学报|从命运的契机到义无反顾的写作,刘醒龙与邓一光叩开文学的大门 | 40年·星辰回响
本文插图
■《父亲是个兵》收录于《百年百部中篇正典》
我真的如同我对报社主编说的那样 , 回到了家里 , 我的传呼机送了人 , 因为我从报社消失掉了 , 由新的面孔替代我过去的位置 , 以往热闹非常的电话也不声不响了 。 屋里空空寂寂的 , 我的日子也空空寂寂的 ,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来捱过这种空寂 , 我就在书桌前坐下来 , 开始写小说 。
我的家住在六楼 , 四面没有什么高层建筑 , 有一扇向街的窗户关不严 , 隙了一道大缝 。 那时正是一九九四年的冬天 , 风从窗隙中呼呼地往屋里灌 , 没遮没拦的 , 让人无法在书桌边安静地坐下去 。 有时候冻得太厉害了 , 我就躲到床上去 , 蜷进被窝里呆呆地看窗玻璃上的冰棱花 , 一边心里想 , 原来这就是一个人的冬天呀 。 这么胡乱想一阵 , 感到两个膝盖头有点暖意了 , 就跳下床 , 跑回书桌边坐下 , 提笔继续写小说 , 那篇小说 , 我给它起名《父亲是个兵》 。分页标题
我不知道《父亲是个兵》算不算我的成名作 , 但我知道 , 至少从一九九四年的冬天起 , 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我没有别的什么选择了 , 我得学会写小说并且专心致志地写下去 。 我该让自己鼓起信心来 , 也许我的心情不会老是那么糟糕 , 我会对自己渐渐地满意起来呢?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