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_本文原题: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了无说”专栏
三智书院官方微信平台在每周一开设“了无说”专栏 , 定期为大家分享文化学者、三智书院特聘导师张曙中老师对工作生活的思考和对修行的感悟 , 以期让大家获得更多的智慧来更好地面对生活 。 感谢您对三智书院的关注与支持!
8个词告诉你如何发心
发心有八个阶段 , 分别为:接触、了解、理解、接纳、爱、仁、亲、致 。 其中 , 发心的次第为爱、仁、亲、致 , 发心的基础为接触、了解、理解、接纳 。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发心的次第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菩提心的状态是致 。 致是什么?是极致 。 极致就是达到“无缘大慈 , 同体大悲”的程度 。菩提心的状态是自他无二、无别的状态 。 菩提心一定是和无我相应的心 , 内心没有任何障碍和局限 。 这个以我们自己的经验世界是无法想象的 。 这与数学里的无穷大相似 , 我们想象不出无穷大是多少 , 菩提心就是无穷大 。 如何变得无穷大呢?要一点一滴慢慢累积 , 这个积累存在一个转折点 , 这个转折点就是质变的点 , 质上发生变化以后 , 就变得无穷大了 。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质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体验 ,生活中质变的体验就是顿悟 。 理都是顿悟出来的 , 顿悟必须要累积足够多的能量才能超越这个局限 。


致最终的状态是菩提心 , 菩提心的前因是“亲” 。 从字面上讲 , 亲是亲人 。 生活中有很多人 , 但是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牵动我们的心 , 这些能牵动我们的心的人就是亲人 。
亲人不是说人自私 , 是人之常情 。 因为亲人和我们的生命是一体的 。 菩提心看一切众生都是看亲人的感觉 , 这就是我们跟佛的区别 。 佛也是从亲人开始修的 , 修到看一切众生都是看亲人的程度 。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我们与家人的生命本来是一体的 , 任何一点点的付出 , 就会收到无限的回馈 。 从亲人开始修 , 容易培养我们的信心 。 亲人体验基本功扎实以后 , 在面对其他人时 , 亲的体验就会自然而然的拓展出去 , 这是运用人心的作用规律 。


亲的前因称之为“仁” 。 仁和亲是什么关系呢?《说文解字》里面解释:“仁者 , 亲也 。 ”面对亲人的感觉就是仁 。 面对亲人 , 心特别安 , 越和亲人分享 , 心越安 。“仁”是人心本来具足的 , 孟子讲仁是人心本来与生俱来的 。 如果仁受到损伤 , 心就会痛苦;如果仁得到开显 , 心就会快乐;仁是内心的需求 , 内在的需求 。 “仁”是人心 , 仁心就是人最核心的东西 , 人必须要用核心 。 为人之本就是一个“仁” 。
我们要获得“仁” , 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 。 一日克己复礼 , 天下归仁焉 , 为仁由己 , 而由人乎哉?”这是一种很深的生命体验 。 佛也一样 , 佛看众生 , 在成佛之后发生一个质变 , 意识到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 , 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仁” 。 仁的体验就是我们生命中自己内在的一个本自具足的光明的德性 , 我们称为明明德 , 就是明德的部分 。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仁”就是要有体验 ,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在我们自己内在 。 一旦有了仁 , 亲就很容易开演出来了 。 从仁到亲 , 我们看众生都容易去拓展 , 因为你看众生都有妙明真心 , 都有明德的时候 , 亲马上就培养起来了 , 它很容易突破血缘关系 。 仁到亲的这个转化 , 仁就是我们自己 。分页标题
孟子讲:仁者爱人 。 仁跟人一定会爱人 , 因为仁者自己看到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以后 , 他看到众生都有 , 所以他一定会爱人 , 把这部分开显出来 。
仁者是什么状态呢?《中庸》里讲:“成己 , 仁也 。 ”仁不是对别人好 , 仁是成全自己 。把自己成全了就是仁 , 把别人也成全了就是智慧 。


我们体会仁很难 , 因为这需要很深的体验;而人都会有明德 , 需要从爱开始体验 。爱就是生活中的实践善行 , 就是看到别人痛苦时 , 去帮助别人 , 这个举动小但是体验深 。 所以 , 古人讲“勿以善小而不为” , 这不是指相上的善的大小 , 而是指人内心的体验 。 事情小 , 是相上小 , 但在举手投足之间做了之后 , 这就是一种爱的体现 。 当你知道体现爱以后 , 它对你的回馈是很多的 , 它成全了你内心仁的体 , 在你内心叫为善之乐 。 任何一个小小的善行成全的是我们自己“仁”的体 , 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获得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 , 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就是仁的体验 。 我们应该从小事开始做 , 把仁培养起来 。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发心的基础
发心的基础为接触、了解、理解、接纳 。如何才能爱呢?接触、了解、理解、接纳就是爱的基础 。
接触是什么?就跟他在一起生活 , 了解他、关心他 。 接触以后要干什么呢?要了解;了解以后才能理解他;理解以后要接纳他 , 接纳之后的自然结果就是爱 。

改变别人的想法是妄想
现在一些人学佛之后就想去改变别人 , 这种想法是妄想 , 是不可能、不顺道的 , 没有根本 。 我们学习到东西就想改变别人 , 在生活中遇到痛苦就想改变别人 , 这种状态称之为“二” 。 越想改变别人就越二 , 就越来越对立 , 这就是轮回之道 。

合二为一的过程是爱的基础
从接触他 , 了解他 , 理解他 , 接纳他的整个过程就是合二为一的过程 , 最后的结果就是同体了 , 归一了 。 其中 , 最关键的就是 接触、了解、接纳这个过程 , 这是爱产生的基础 。 一行禅师曾说过:我们理解别人也就接纳别人了 , 接纳别人其实本身就是爱 。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改变从接纳开始
◆改变源于自己
生活中 ,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想改变你 , 越想改变你就越强化自己的特点 , 这时 , 我们的心理是不愿意的 , 当我们的心理不愿意时 , 他人就无法改变自己 。
反过来讲 , 如果身边人开始理解我们、接纳我们了 , 就会给我们肯定的感觉 , 我们自己就能感觉到我有能力、有支点去改变自己了 ,只有自己愿意才能改变自己 。
◆爱和理解给予我们改变的支点和能量
我愿意改变我自己必须要有个支点和能量 , 这个支点和能量是身边人给予我们的 , 爱和理解是给予改变自我的一个支点 , 没有这个支点 , 就没有这个能量 。 缺少爱 , 就缺少改变自我的能量 。 给予爱和理解就是在赋能 , 赋予人改变自我的能量 。
发心的基础是接触、了解、理解、接纳 , 发心的次第是爱、仁、亲、至 。 发心越来越生活化 , 在生活中越来越可以体验到人的发心 。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
本文插图
李中华老师
逐字逐句解读《道德经》
深入原典文化源头
【三智书院|了无说 · 第 21 期 | 8个词带你理解发心】感悟文化传承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