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经进程


从胎儿发育到青春期 , 关键的大脑成熟发生了 。 鉴于这些变化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 将异常神经发育与神经进程分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心理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经进程
本文插图
神经精神病学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典型的慢性和复发性疾病 , 在全世界范围内 , 该病的总患病率估计为2.4% 。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进展性疾病的观点可追溯到Kraeplin(1913年) , 他观察到“……这种疾病在以后会表现出病程加快和间隔缩短的趋势” 。
事实上 , 有证据表明多次发作与周期加速、治疗抵抗、功能障碍、较高的共病率和自杀风险、住院次数增加和认知障碍之间存在联系 。
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是这一进展的基础 。 反复发作的情绪 , 可能包括诸如心理社会应激源和药物滥用等加剧因素 , 可能导致由氧化应激、炎症和神经营养物质改变等过程介导的病理性脑部改变 。 这些大脑的变化 , 反过来 , 会使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更差 , 临床过程也会逐渐恶化 。
神经进展的概念仍然存在争议 。 在双相临床连续过程中发生进行性脑部变化的证据不一致 , 并且缺乏支持性纵向数据 。
神经进展和结构性神经成像
双相情感障碍的家族史是发展该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估计遗传率为59%-85% 。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父母的孩子进行评估 , 为检查与遗传风险相关的神经生物学异常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它还有助于理解神经生物学变化和早期精神病理以及情绪发作的神经生物学前因之间的关系 。
高危人群右前外侧前额叶皮层中灰质体积异常的重复发现 , 是值得注意的 , 因为该区域涉及情感和注意力调节 , 这是双相障碍的重要障碍区域 。 高危青年中发现的灰质异常 , 突出了评估神经进展的挑战 。
对高危青年白质的研究更加一致 , 显示了扣带、胼胝体、前额叶以及连接额叶、颞叶和顶叶的束的异常 。 此外 , 纵向证据表明 , 在危险个体中 , 基线白质完整性的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 。 总的来说 , 这些发现表明 , 儿童发病前的白质异常可能是遗传风险的代表 , 而不是神经进展过程 。
临床进展和治疗注意事项
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父母的孩子患焦虑、抑郁和行为障碍的风险更高 , 高达75%的孩子至少有一种儿童期I轴障碍 。 在成年早期 , 其他精神障碍先于双相情感障碍占20% , 而55%的病例发展为其他精神疾病 。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前驱证据为双相情感障碍发展的临床分期模型提供了依据 。 一种模型提出了临床连续体的概念:从识别高危儿童到儿童期的非特异性睡眠和/或焦虑或障碍 , 然后是青春期的抑郁发作和/轻微的情绪发作 , 接着是青少年中期至晚期复发性严重抑郁 , 最终在成年早期出现轻度躁狂或躁狂发作 。 在促进早期发现和干预方面 , 临床分期模型可以提供机会 , 通过适时的治疗干预 , 来缓解临床进展轨迹 。
尽管有数据可指导儿科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理治疗 , 但很少有经验证据来指导有症状高危青年的临床管理 。 锂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儿童双相障碍的药物 。 在躁狂和混合状态的急性单药治疗方面 , 抗惊厥药在稳定情绪方面的有效证据在儿科人群中较弱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比锂盐和抗惊厥药更有效 , 但与更多的副作用相关 , 包括体重增加和代谢紊乱 。
目前 , 双丙戊酸、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尚未获得FDA批准用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 , 而锂则被批准用于12-17岁青少年的急性躁狂和混合状态 。 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和阿塞那平已获得FDA批准 , 用于10-17岁青少年的急性躁狂和混合状态 , 奥氮平用于13-17岁青少年的急性躁狂和混合状态 。 鲁拉西酮和奥氮平/氟西汀治疗10-17岁青少年双相I型障碍相关的抑郁症 。 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 。分页标题
高风险的年轻人可能增加因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躁狂或轻躁狂以及其他治疗诱发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 人们对兴奋剂引起的躁狂、轻躁狂和/或情绪失调也开始关注 , 然而 , 一些证据表明 , 即使在高危人群中 , 它也不会促进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 。 此外 , 现有证据表明 , 兴奋剂和/或抗抑郁药物暴露与双相障碍的早期年龄可能有关系 , 也可能没有关系 。
评估高危青年治疗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有限 , 现有的药理学研究也不一致 。 双丙戊酸可能缓解或不能缓解情绪症状 。 锂在缓解抑郁方面效果不明显 。 在一小部分抑郁高危青年样本中 , 50%以上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或联合使用帕罗西汀和双丙戊酸与躁狂发作和/或轻躁症状或自杀倾向的发展有关 。 喹硫平明显改善高危青年的情绪症状;然而 , 在12周的时间里 , 身体质量指数有所增加 。
一项为期12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估环性心境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危青年 。 与安慰剂相比 , 阿立哌唑在减轻躁狂症状方面明显更有效;然而 , 需要长期的研究来确定急性治疗阶段之后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
总的来说 , 目前只有有限的药物治疗研究来了解高危人群的治疗 ,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了非药物治疗的可行性 。
在有症状的高危青年中 , 以家庭为中心的治疗可能会使基线情绪更快恢复 , 获得更多的缓解时间和更少的躁狂/轻躁症状 。 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可改善焦虑高危青年的临床严重程度 。 人际和社会节律疗法 , 通过促进良好的睡眠卫生和日常节律的规律化 , 使情绪稳定 , 这可能会降低高危青少年的躁狂/轻躁阈下症状的风险 。
除了心理社会干预 , omega-3脂肪酸可能是有益的 。 的确 , 考虑到它们的神经营养、抗炎和神经保护特性 , 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缺乏可能是复发性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 。 此外 , 分级红细胞EPA和DHA缺乏与高危青年双相情感障碍风险增加有关 。
有趣的是 , 有证据表明omega-3脂肪酸单一疗法是安全的 , 耐受性良好 , 并能适度改善双相障碍青少年的躁狂症状;另外 , omega-3脂肪酸加肌醇联合疗法能减轻躁狂和抑郁症状 。
总的来说 , 由于传统的情绪稳定剂的疗效有限 , 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潜在严重副作用 , omega-3脂肪酸和/或心理社会干预可能是有吸引力的早期干预手段 。
神经进展和治疗注意事项
当考虑连续发作可能带来治疗抵抗时 , 基于神经进展的医疗决策建议在青少年中采取果断的治疗方法 , 以预防或减轻情绪发作的发生 。
事实上 , 成人研究已经发现 , 经历更多的情感发作 , 对锂盐和奥氮平的反应就更差 。 发作次数越多 , 对团体心理教育的反应就越差 , 而辅助认知行为疗法对经历过少于12次发作的个体更有效 。 然而 , 为了支持神经进展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 , 需要进行前瞻性的纵向研究 , 以证明在连续发作期间对给定治疗的反应降低 。
神经进展的可能性也建议在治疗双相或高危青年时考虑精神类药物的神经保护潜力 。 证据表明 , 锂可以防止兴奋性细胞凋亡;锂和丙戊酸盐可以减少氧化应激;锂、丙戊酸盐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会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此外 , 过去锂或双丙戊酸暴露可能与双极性青少年杏仁核灰质体积增大有关 , 而长期服用锂可保护双极性成年人海马萎缩 。 然而 , 这些横断面设计将神经保护过程归因为缓解了双相进展的病程 。
一项为期8周的前瞻性研究显示 , 接受锂单药治疗的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改善与躁狂相关的脑功能连接正常化作用一致 。 在一项为期12周的高危青年研究中 , 双丙戊酸单药治疗与脑结构、神经代谢物或功能改变无关 。
总的来说 , 要想对神经保护在双相情感障碍或高危青年治疗策略中的作用得出更明确的结论 , 重要的是要通过疾病状态的纵向前瞻性研究 , 同时评估神经影像学、临床和治疗过程来检查高危人群 。分页标题
总结
神经进展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支持 。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 从无症状的高危状态到阈下症状再到第一次阈值情绪发作的演变过程中 , 临床进展是明显的 。 然而 ,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后伴随的进行性神经生物学改变的证据不足 。
【心理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神经进程】进行纵向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 来评估神经进展的神经生物学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 未来的纵向研究有可能为临床分期模型提供信息 , 从而提高我们对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连续性的理解 , 以及早期干预在延迟或预防高危青年双相情感障碍方面的潜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