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左河水)

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

中文名    霜降

外文名    First Frost

代表寓意    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气候特点   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季节   秋季

时间    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太阳位置   太阳位于黄经210°

前一节气    寒露

后一节气    立冬

风俗活动   菊花会

风俗食物   红柿子

农事活动   适时收割,耕翻农田,种春作物

三候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属性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节气由来

霜降,顾名思义,有霜降下,即露水开始凝结成霜。晚秋季节,因昼夜温差较大,夜晚地面上散热很多,当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地面或植物表面时会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视为霜也。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节气概述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三候一候豺乃祭兽

霜降之日“豺乃祭兽”。豺外貌与狗、狼相似而体型较小,多结群以游猎。霜降时节草木逐渐凋零,古人喻为天上降下杀机。所谓“豺祭兽”,就是豺狼于秋季食草动物迁徙之时袭杀猎物,许多动物因之尸陈荒野,铺之若祭,在原野上演出自然的生存法则。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二候草木黄落

过五日“草木黄落”。秋天收敛的特质使得植物枝干的水份向内部和根系聚拢收缩,干脆的片片黄叶如飘坠的蝴蝶旋转跌落,为地面的细小植物提供保暖和光照。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三候蜇虫咸俯

再五日“蛰虫咸俯”。从秋分时的“蛰虫坯户”到霜降“蛰虫咸俯”,各种过冬的小虫在秋分时将穴口向上垒起,以挡风寒,霜降时则垂头不动,不食也不活动,静静地进入冬眠,以待来年的“惊蛰”。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各地风俗霜降吃柿子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吃鸭子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节气歌

霜降谚语讲究多,古代智慧来指导。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糯稻此节正收割,地瓜切晒和鲜藏。

棉花摘收要仔细,棵上地下都拾光。

复收晚秋遍地搞,柴草归垛粮归仓。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浇水把虫防。

大葱萝卜陆续收,白菜抓紧来拢帮。

敞棚漏圈快修补,免得牲畜体着凉。

拴牢牲畜圈好猪,麦苗被啃受影响。

捕捞成鱼上市卖,藕苇蒲芡采收忙。

城乡害鼠一起灭,既防疫病又保粮。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责任编辑/张国虎、迮婉瑜、张海峰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xctzb@wxic.edu.cn

本平台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运营维护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


节气 | 气肃霜降,阴始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