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33年屹立不倒的秘密,就在张瑞敏那些看不懂的哲学思维中
本文字数:3465|预计5分钟读完
张瑞敏不是一个聊到兴起就能口吐金句的人,他不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其思考是系统化的。
张瑞敏是企业家中的哲学家,这句话在坊间流传了很久。直到最近,媒体人秦朔将张瑞敏比作中国商界的“苏格拉底”,这才算定了调子。
看得出,秦朔很激动,极其罕见地以1.6万字的对话体全文刊发,一向持重的秦朔,更在文中用了“伟大”二字来形容张。显然,张瑞敏打动了他。
其实,被张瑞敏打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对话者必须能跟上他的节奏,不是指说话有多快,而因他是国内企业家中极不多见的、按常理出牌的人。“常理”的重点是“理”,是理论,也是道理。
实用哲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员克里思蒂安.布施,长得高高瘦瘦,面目清秀,是学者中的颜值担当。有一年,他来海尔调研,在见面前希望能了解更多关于张瑞敏和海尔的信息,在酒桌上,他问,耳闻张瑞敏读书破万卷,究竟是谁的理论或者书对他影响最大?
其实,张瑞敏秉持的是实用主义的读书态度,不管谁的理论,只要能启发他当下的管理思路,就会兼容并蓄。
布施是德国人,我建议他可以与张瑞敏聊聊叔本华、康德、黑格尔,对方大吃一惊。布施自童年起就耳濡目染这些哲学思想,但也知道,这些德语作品经过翻译后会显得非常艰涩。
“你就放心去聊吧,也许会有惊喜。”实诚的布施果然听从了建议,开场就聊起了黑格尔“正反合”的辩证理论,张瑞敏很激动,两个人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了起来。
有一次,在飞机上碰巧跟张瑞敏坐在了一起,问及两年间到海尔调研的西方学者里,谁留下的印象最深?“布施这个小伙子不错。”张瑞敏说。
哲学家从来不是张瑞敏的追求,他自己也说,“不是知识分子”,他读哲学的目的,在于验证自己的底层逻辑。
哲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人透过冠冕堂皇的词藻,识别各种谬论和情感上的讹诈,以及各种诡辩和伪装,大大增加人们的批判能力。企业家不是生活在单纯的组织空间内,其经营理念也并非只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如何辨别噪音,让自己看清组织和时代、社会环境的本质关系,这是企业家学哲学的必要性。
在组织实践中,超出经营的一部分,可以视作用经验或者逻辑方法是无法解决的。此时,正是哲学登场的时候。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认为,一个人提出哲学问题的前提是,思想要是自由的。
张瑞敏的思想是自由的,当布施提出,海尔模式符合西方理念中满足“个人”“社区”和“社会”的三层需求时,张瑞敏立刻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个人”“家庭”和“国家”为回应。
这种对比并非形而上学,而是要探讨清楚,海尔模式如何超越商业,成为一种价值模式的存在。
在数次演讲中,张瑞敏提到的“有人认为海尔模式是一种社会模式”,起源就在这里。
系统化思维
网上有很多流传的张瑞敏语录,其中大多数并非其所讲。张不是一个聊到兴起就能口吐金句的人,他不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其思考是系统化的,他甚至很抵触碎片化思考。
在集团的战略会议上,张瑞敏从来不会简单粗暴地命令平台主们,“你必须要如何如何”或者“你不能如何如何”,而是将“你要做什么”作为战略目标,逐步做战略分解:如果要达到长期目标,如何在经营上落地,如何以短期目标的路径走向中期目标。
海尔内部有一个著名的“二维点阵图”,每一个员工的考核内容都在上面。张瑞敏会拿着激光笔,针对某一个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去拆解。
参加过大公司例会的人可能知道,很少有CEO做这么细致的战略指导和动作分解,更何况以张瑞敏之地位,现场聆听他一两句点拨就算不错。
然而,张瑞敏首先是海尔的张瑞敏,可被表述的系统性思维,正是海尔走过30多年依然屹立在顶级公司行列的秘密武器。
其实,这都是常识。碎片化思维是成熟型公司的敌人,带有强烈早期创业痕迹的思维模式,常常会妨碍大多数公司走 出青春期。
系统化的思考和表述,并不是为所有的听众或者采访者所接受,尤其对于那些只在意结果不在意过程的人来说。
正因如此,张瑞敏的很多话,存在着外界说的“看不懂”的情况。这是一个怪现象:有的企业家不着四六的金句能被大篇幅引申,张瑞敏严丝合缝的论述,却被很多人粗暴地打断或者拆解。
这种不被理解,可以说是张瑞敏丰盈的内心,遭遇了国内急功近利的商业环境。这种撞击之下,张瑞敏更加专注于思考本身,这是他实用主义者的一面,企业是做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信奉成大事者必有“小人监督”的他,也会在私下说,“有一天我不被人质疑了,说明就真的没人关注海尔了”。
张瑞敏尊重每一个来访者。海尔董事局大楼的六楼有一间茶室,这是他会客的地方。
每一次,双方都会在一个长方形的桌子上聊天。或许说聊天不恰当,因为没有人的神经是松弛的。张瑞敏把每一次谈话都看得很重要,希望大家可以把“真家伙”亮出来,彼此碰撞,彼此吸引。
有的能很快被带入节奏,以学识和修养与张瑞敏碰撞,有的访谈者没有耐心去理解张瑞敏的系统思考,觉得了无趣味。
张瑞敏只谈业务和理念,不谈心情和自己,不代表他内心没有波澜。聊到兴致所至,他会在谈话结束时补充一句,“走,到我书房去看看”。
在公开场合,张瑞敏的心情不会直接地表达出来,他会将领带视作自己的“话筒”。
2016年初,张瑞敏带着高管去美国和GE时任CEO伊梅尔特谈判,他系了一条满是帆船图案的蓝底领带,他要告诉团队和对方,希望彼此合作可以一帆风顺、扬帆远航。
2017年9月20日,首届“人单合一”国际论坛上,张瑞敏系了一条满是不同文字“谢谢”为图案的领带。探索“人单合一”模式12年,他的激动和想说的话皆在“谢谢”二字上了。
亲力亲为
张瑞敏每年读很多书,不代表他不行万里路。
张瑞敏最近几年瘦了不少,他每天早上都会打打乒乓球。走路也是他的另一大爱好,可以用“健步如飞”来形容。
张瑞敏喜欢穿布鞋,不是老北京那种片儿鞋,而是软底帆布低帮鞋。有朋友在旧金山跟张瑞敏巡店,他正当壮年,回来感慨“那叫一个累”。不倒时差,下了飞机就开始工作,能走着就不坐车,能站着就不坐着。
2016年夏天,张瑞敏去路易斯维尔参加GEA(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交割仪式,专门拿出一整天的时间参观GEA的工厂。他关注每一个产品的细节,更关心产品背后的逻辑,比如核心技术是什么,怎么来的,在行业内的地位,和海尔自己的产品比如何。
他是在跟“人单合一”的理念做对比:老牌的家电厂商是否能适应这个时代,其开放理念和海尔相比,到底还有哪些不足?
他在和秦朔的访谈中说:
“全世界都在研发不用压缩机的冰箱。过去我们认为最厉害的应该是GEA,并购后我第一个看的是研发部门,特别是看不用压缩机的冰箱这一块,一看,他们还没有研发出来,只是告诉我研发到了什么程度。
我们的研发人员,论单个能力,真的赶不上他们,他们积累几十年了。但我们却走在了他们前面。为什么?因为我们把全世界最好的资源连接起来了。过去还要专利,现在没有关系,专利可以是你的,我要的是帮你创造出最后的成果,然后分享。所以我们能第一个推出不用压缩机的冰箱。”
就是那次跟张瑞敏参观GE,本人感觉到体力不支了,偷偷跑到咖啡间休息了一会儿,跑出去再看,他正站在生产线前了解数据。
行万里路就是亲力亲为。
张瑞敏是从车间里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创业期间,每天就是看图纸,算数据,是“马上CEO”的典型代表。1990年代,一家日本企业来中国谈合作,当时选的对象有两家。日方代表一进海尔的车间就被震住了,因为大到生产线,小到螺丝钉,一尘不染。合作自然水到渠成。
看车间、巡视门店是张瑞敏的基本功,可以说相当扎实。
“行万里路才能阅人无数”,张瑞敏特别爱说这句话,无论是在集团内部会上还是在私下里。每一个人如果能都经历一次创业过程,会有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而这种认知是从琐碎的事务中开始建立的。
那么,人对自己认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张瑞敏告诫说:“就是你千万别忘了自己姓什么。”
张瑞敏是谁呢?大部分时间里,可将他视作一位灵魂有趣的老人。在飞机上那次偶遇非常有意思,正坐在座位上听歌,感觉身旁站了个人,也不说话,就是默默地站在那里。抬头一看,是张瑞敏。显然,他不想打扰我的兴致。
从上海飞青岛的路上,他放弃了飞机上阅读的习惯,聊了很多。海尔的高管说,张瑞敏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因为他觉得年轻人的世界很有趣。
一路上有的没的闲聊,同意的地方,他就点点头,不好表态的时候,他就哈哈一笑。临下飞机之前,他还关切了一句:“没订车的话,就跟我的车回去吧。”一直送到了董事局四楼电梯口。
今年5月份,几乎从来不看影视娱乐的张瑞敏在家陪小孙子看了部电影。几天后,他在周三的样板会上推荐了这部《摔跤吧爸爸》。
他说,在国际顶级赛场上,唯信念不可摧毁。说这话的时候,他侧身转向了听众。
张瑞敏开会从来不喜欢坐在正中央,海尔其他高管也是如此,会场最显眼的位置,留给创客们做“路演”。
张瑞敏行万里路的方式有很多,他总能把路上的所见所闻内化于心。布鞋穿在脚上,心在路上。
本期编辑:陈晓平
联系编辑:chenxp@21jingji.com
本文版权归21CBR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任何形式使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21世纪商业评论
微信ID:weixin21cbr
- 中医三种补肾食物,男人吃房事屹立不倒
- 天津开发区33年积极转型 打造经济发展“绿引擎”
- 海尔金控:让金融归本源
- 33年前,一女婴被遗弃在莘塍大桥!如今…
- 这个奶奶67岁才开始练瑜伽,33年后成为100岁的瑜伽女神,太励志
- 伟大的爱情:盲爷爷袖珍婆婆高山相守33年
- 金一南少将:只会对别人微笑不会对别人瞪眼,就永远无法屹立
- 在破房子里火了33年,售价从6分到15元,这口暗黑味道成了街坊心中
- 金一南:如果只会对别人微笑不会瞪眼,就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
- 外滩仅存的11年日料店!凭什么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