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来源是。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背影看上去觉得身形不错,被人夸是帅哥,走进一看,却发现肚子挺大,形象降了好几个档次;

为了遮住肚子上的肉,只能买大一号的衣裤,穿起来又会觉得太长了……

这种身材就是我们常说的「梨型身材」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苹果型身材」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这类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均匀的胖子」,却可能和真正的肥胖人群一样,身体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我国目前已成为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据 2016 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男性和女性肥胖人数分别占全球的 16.3% 和 12.4%,高居全球第一[1]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与此同时,随着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急剧增加,患病率从 2002 年的 2.6% 上升到了 2015 年的 11.6%,其中超重和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六成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肥胖或超重的现象[3],可以说是 10 个糖友 6 个胖!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肥胖人群要是遇上了高血糖,很可能变「糖胖」。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简单测一测,你是不是「糖胖」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是不是「糖胖」,看 2 个条件: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胖、血糖偏高。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4,7]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比如,一个体重 70 Kg ,身高 1.7 m 的成年男性,BMI=70/1.7 2=24.22 kg/m 2,就已经是属于超重了。,如果属于腹型肥胖(男性腹围大于 90 cm,女性腹围大于 85 cm),也可能成为「糖胖」人群的一员。

再来看血糖: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一般情况下,如果体检测得的空腹血糖超过 7.0 mmo/L ,就是血糖偏高了,一旦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或者接近异常值,都要引起重视。

如果 BMI ≥ 24 kg/m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2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或是腹型肥胖,血糖又有点偏高了,就要警惕了,「糖胖」可能已经悄悄盯上你了。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糖胖」危害:1 + 1>2!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糖胖」的危害可不止糖 + 胖这么简单,这两个问题会互相作用,引起一系列更糟的结果。

肥胖人群的血糖、血脂本身就可能偏高,很容易患上糖尿病。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超过 80% 的 2 型糖尿病都与肥胖有关,其中重度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 10 倍。

一旦得了糖尿病,肥胖又会加重糖尿病,引发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糖胖」人群同时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特别是「胖肚子」的人群,患病风险和死亡率更高[6]。

如果有慢性肾病的话,病情也会进一步恶化。

说是「一胖毁所有」,也不为过。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糖胖」是怎么找上门的?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糖胖」的发生主要与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体力活动少相关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6,12]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生活细节不注意,「糖胖」随之而来。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1. 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喜欢吃高油高糖的食物,水果蔬菜等摄入不足;

2. 减重方法不恰当,盲目节食,反而把自己变成了「易胖体质」;

3. 高估了自己运动消耗的能量,运动完之后会大吃特吃奖励自己,反而摄入量远超消耗量;

4. 部分 2 型糖尿病人群,在治疗过程中光顾着「降糖」,忘了管理体重,未注意饮食和运动,或者用了会增加体重的药物。

那如何远离「糖胖」呢?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排糖 + 减重」效果佳: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1+ 1>2!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

排糖 + 减重,不仅能更好地控制体重、血糖,还能帮助改善血压和血脂,效果可以说是 1 + 1>2。

研究表明,肥胖者若减重达 15 公斤以上,其 2 型糖尿病缓解率可达 86%[2],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糖尿病及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但「排糖+减重」要注意度,概括起来就是: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饮食结构要均衡,

总体热量得控制,

快乐运动是基础,

降糖用药需咨询。

1. 控制食物摄入总量,米面等主食可以吃,同时建议增加粗粮所占的比例。

比如要适量多吃未经加工的全谷物、粗杂粮、豆类、麸皮、豆渣、燕麦等。

2. 多油多糖的食物要少碰。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牛油、猪油等动物脂肪,冰淇淋、奶茶、糕点、饼干等人造奶油和含糖饮料尽量少吃[4,16]3. 运动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17,19]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建议坚持每周 150 ~ 300 分钟,相当于每天 30 分钟以上,每周运动 3 ~ 7 天,饭后 1 ~ 3 小时内为宜[17,19]。

4. 已经是「糖胖」人群,用药选择建议多问问医生。

一胖就胖肚子,小心会得这种病!。血糖|减重|糖尿病|kg|排糖---

除了科学膳食搭配适量运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优先选用有排糖机制的药物,以及不会引起体重增加的降糖药物[4,15],让治疗过程事半功倍。[1] https://mini.eastday.com/a/171213130744858.html

[2]http://www.chinanews.com/jk/2015/09-18/7531409.shtml

[3]崔晓颖.《中华养生保健》,2017(8):7-7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11): 662-666.

[5]Kenneth C. Copeland, et al. Management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13, 131: 364-382.

[6]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9): 711-717.

[7]Wolfram Doehner,Andrew Clark,StefanD. Anker. Theobesity paradox:weighing the benefit.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0 31,146-148.

[8]Kwon Y, Kim HJ, Park S, et al. Body Mass Index-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Heterogeneity in Obesity Paradox Studies: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7, 12(1): e0168247.

[9]Chang HW, Li YH, Hsieh CH, et al.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Cardiovasc Diagn Ther, 2016, 6(2): 109-119.

[10]Wolfram Doehner,Andrew Clark,StefanD. Anker. The obesity paradox: weighing the benefit.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0 31,146-148.

[11]Antigone Oreopoulos, Kamyar Kalantar-Zadeh, Arya M.Sharma, et al. TheObesity Paradoxin the Elderly: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Clin Geriatr Med, 2009, 25: 643–659.

[12]贾伟平,陆菊明,纪立农,等.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10(1): 4-67.

[13]Russell-Jones D, Khan R. Insulin-associated weight gain in diabetes-causes, effects and coping strategies. Diabetes Obes Metab, 2007, 9(6): 799-812.

[14]Carver C. Insulin treatment and the problem of weight gain in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Educ, 2006, 32(6): 910-7.

[15]洪天配,母义明,纪立农, 等.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糖药物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6): 481-492.

[16]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7]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9): 525-540.

[18]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19]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 北京: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2.

[2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8):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