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研发机构“裂变”出153家企业

《5个研发机构“裂变”出153家企业》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上接A1版)在新港高新园并不罕见。南京开发区是我市最早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的园区之一,兴建了2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按照“一机构、一平台”的思路,设立独立研发大楼,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和小试基地、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企业承载空间,形成了“一对一、点对点、小而特”的空间布局,为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新港高新园管理办公室主任万舜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高新园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光机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对接技术服务资源,引进了诺奖得主、中科院院士等一批顶尖技术带头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营成效走在全市前列。





在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有个“明星服务员”小栖,可以与人进行语音交流、识别人脸,引导前来办事的市民到合适的服务窗口,还可以通过轻触“肚子”上的屏幕,了解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小栖是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我市首款“政务服务机器人”,今年初正式上岗。该研究院由南邮和南京开发区合作共建。目前,研究院已孵化出40多家企业。





“裂变”效果同样惊人的还有开发区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共建的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通过“开放办院、合作共赢”,这一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企业和产业资本集聚,孵化企业已达40多家。





据了解,仅南京开发区新港高新园较早成立的5家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就已逐步细分建立了22个研发中心,专攻激光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方向,总共孵化出新兴企业达153家。到2017年底,这些企业的产值已达8亿元。





今年初,高新园又引进设立8家新型研发机构,由研发团队占大股,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力。当前,园区正加快推进新签约机构落地,力争尽快实现首批企业孵化。





构建系统生态环境,促进更多科技之花开出硕果





“科技创新创业是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系统性生态环境。”万舜说,以南京开发区全力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为例,新港高新园构建了“231”发展战略,即以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国家人工智能众创基地”两个基地为目标,加快引进人工智能研发机构、龙头企业、领军人才3类主体,形成一个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为此,开发区今年正加紧实施几大工程,包括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征集专题研究报告、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展示交流中心”、举办人工智能国际大赛、推广优质示范项目、组织举办人工智能峰会等。





记者了解到,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南京开发区高度重视基金的支撑撬动作用,组建了新港创投等4支运作总量达25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及中科红塔激光等多支专项基金,利用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平台的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本的资金优势,为企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科创资源释放‘裂变’效应的具体举措,南京开发区将更大力度引进建设运营好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在2020年落户新型研发机构达40家,其中欧美、日韩等境外新型研发机构不少于4家,建设高端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0家,吸引更多科技企业在园区落户,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南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查金忠





通讯员 晓进 张影 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