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今天是清明,青团再度成为热门食物。但在叶榭镇张泽地区,小松发现,本地人竟然在清明吃起了“饺子”?

为了一探究竟,小松找到了当地会制作这种“饺子”的徐阿姨。自上世纪90年代下岗以来,徐阿姨重拾自幼习自母亲的手艺,开始了专门制作这种“饺子”的生涯,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客堂间里,68岁的徐阿姨正忙着制作“饺子”的外皮:用头一天从田里采回的

“青草”

,清洗干净后,放进她母亲的母亲辈就开始使用的石臼和石杵把草捣碎。然后放入干净的桶里,加入适量的石灰水,开始不断地搅拌,直到放置筷子后能在这些液体中直立不倒为止。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青绿的汁液处理完毕后,徐阿姨将它们缓缓倒入糯米粉中,慢慢揉搓,直到一个光滑的面团逐渐成型。令人吃惊的是,紧接着她就把这面团放进热水中煮了起来,“刚处理好的青汁是凉的,不容易使糯米粉产生黏性最终定型,所以需要热水的帮助。”徐阿姨笑着解释。刚煮好的面团片还冒着热气,徐阿姨抓紧将它揉入糯米粉中,再次经过一番揉搓,一个更大的青色面团最终成型,至此,“饺子”的外皮才算制作完成。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传统的做法是

豆沙馅

的,我们也一直沿用这种口味。”徐阿姨边说,边揪下一块面团,手上这么一搓一压,再把炒好的豆沙馅料包入其中。只见她上下这么一捏,手中便出现了一个青绿色的“饺子”,与我们常吃的水饺没什么不同。“别急,差别在后面呢!”徐阿姨抓住“饺子”的两边往中间这么一折一捏,传说中的这种“饺子”终于露出了真容,竟有些像元宝。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趁上笼蒸制的间隙,徐阿姨热情地分发筷子,请小松品尝另一笼刚出锅的“饺子”。外皮是青色的,有种淡淡的植物清香,咬一口,口感是软软的、糯糯的,令人惊奇的是既不粘手、也不黏牙,配着豆沙的香甜,越嚼越香,吃完一个迫不及待地想吃下一个。

这就是青团呀!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外面卖的那种圆圆的青团味道太淡了,我们还是喜欢这种传统的味道。”一旁刚来串门的本地老伯立马脱口而出。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

原来,这种长相怪异的“青团”就是张泽传统的清明食物——

青龙饺

。有俗语说,“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呱呱叫。”张泽人偏爱青龙饺,用一个大盆子把青龙饺盘成龙状,清明时节用来祭祀。据传,青龙饺始于清代,但由于没有具体文字记载,其具体形成时间、形成缘由等仍未可知。如今,青龙饺已经成为张泽地区美食的代表,也成为了当地节令特产的文化符号。

去年,青龙饺成功入选了第六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目前没有明确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市面上也没有专售青龙饺的店铺,如果您想感受这特色的民风与食物,只能从会制作的本地阿姨这里“私人订制”一回。

在松江这个地方,清明节的习俗居然是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