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前几日,小松在叶榭镇张泽的街角一隅,发现一位老爷爷靠着小板凳,低头编结着什么东西。凑近一看,五六个大大小小的草编器具摆放在板凳四周,而老爷爷从身旁拿起两根稻草,交叠、揉搓,正在加工着手中的“半成品”。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老松江人都知道,这种用稻草编织而成的东西叫做

草囤

。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个月左右,便会出现在家里或者市面上,用于放锡箔,随后在上坟扫墓之时,进行烧囤,以祭拜祖先。据《松江府志》:“清明节,拜扫先茔。

清明上坟,俗称

烧囤

烧草囤

松江人过清明其实挺讲究的。祭祖,俗称“

过时节

”,一张方方正正的八仙桌上,点香烛、置酒盅、摆筷子,每侧六副或八副。酒盅中斟黄酒,先后斟三次。随后,由长辈带着小辈向祖先磕头,并在桌前焚烧锡箔。最后,祭菜不能马上食用,须拿到灶头上放一放方可食用。入土落葬只能在清明节或冬至,以清明节居多。不难看出,对于祭拜祖先,松江人很重视。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草汁青团,简称

“青团”

,是清明节时家家必吃的食物。

青团的“

”来自农村田头自然生长的“

”草捣碎而呈现;“

”则是糯米粉与青汁的完美结合,并包裹着各类馅料而成,最传统的馅料当属红豆沙。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旧俗在寒食日不动灶头烟火,吃冷食,到清朝末年,此习俗已在松江失传,唯吃草汁青团,流传至今。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

除了烧囤祭祖、制作青团等旧俗,清明节还是人们出门踏青的好时节。春风拂柳,阳光和煦,大人郊游踏青,孩子们更是攀花折柳,拔茅针,挖茅根,游戏耍闹,尽情欢乐。顾翰的《松江竹枝词》描绘出了一道风景:“清明共把祭筵开,寒具青龙满案堆。芳草夕阳归较晚,家家都说上坟来。”

今天,有多少松江人还这么“讲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