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我家这样培养\"故事大王\"

傻大方小编提示您本文标题是:七夕会|我家这样培养\"故事大王\"。来源是新民网。

七夕会|我家这样培养\"故事大王\"。故事大王|喇叭|讲故事---


和孩子一起做"戏精",过闪闪发亮的日子。

故事大王|喇叭|讲故事---

七夕会|我家这样培养\"故事大王\"

前阵子,松在全苏州市的幼儿个人组故事比赛中得了一等奖,看他亲吻奖杯,一脸陶醉的样子,我心里也很高兴,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凭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荣誉。

松的表达绘声绘色,我总结跟两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妈妈自己会"演"。从松10个月起我给他讲故事,从来不是单纯照着书本,把一个个方块字念出来就完事。我从来都是带着语气,带着情感,带着表情动作去做的。

比如昨天讲了《爱思考的青蛙》,很多妈妈反映不好讲,但其实,青蛙萌萌的动作,若有所思的神情,45度望天的姿态,就是可以表现演绎的丰富细节。如果你再给青蛙加上一个憨憨的语调,就更加惟妙惟肖。这本书我俩边讲边笑,乐成一团。

二是,妈妈如果不会演,就多听别人怎么演。除了我给他讲故事,松还听了许多许多的讲故事音频。比如我在公众号上推荐过很多次的"若虹妈妈讲故事",还有松从小听到大的"凯叔讲故事"。

这些"讲故事偶像"的共同点是对语气、语速、语调等的把握都非常准确,有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还加入了相应的音效,进一步丰富了故事的"可听性"。娃听得多了,自然会有意无意模仿讲故事的方法。

我家听故事的场景很多,比如出门从20分钟到1小时以上的车程一定是各种音频材料,故事、科普小知识等轮流听,有时候睡前或者起床也会听--不用刻意,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消磨时间,声音的陪伴。他全神贯注,我们也可以在车上聊聊天,放放空。

另外,我觉得多"疯",加强肢体表达也是重要的。我家有几个常玩的项目,感觉对培养孩子的肢体表现力很有帮助。

比如开着音乐,群魔乱舞--这是松自主发明的,完全看他自己随心而动。音乐随机,有劲爆的《小苹果》,也有舒缓的《虫儿飞》等等,松会根据歌词自己"编舞",做出各种肢体语言。

还有就是模拟场景,即兴表演--前两天松在地上捡到地垫里抠出来的小喇叭形状泡沫,拿在嘴里滴滴吹,逗榕榕玩。我接过来,先装模作样吹了一会儿,接着作脸红脖子粗的表情,鼓着腮帮子,模拟"哎呀,喇叭被堵住了"……松看到哈哈大笑,于是把喇叭抢过来继续往下编,喇叭被堵住--取出堵住喇叭的纸团团--愤而丢在地上,用脚踩两下--再兴高采烈吹--嗯?怎么又被堵住了,把喇叭在空中使劲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喇叭里面看……

他演得无比投入,自娱自乐地笑歪了,也不用担心晚上的时间没有娱乐。类似这样的场景经常在我家上演,一个普通的道具,加上一点莫名无厘头的"梗",就能编出一场戏。

当然也可以设定主题演--"主题"也可以很即兴,比如演一下在吃药,药很苦--看上去"龇牙咧嘴"一下就完了,其实可以发挥想象力演很多啊,各种皱眉头、退缩、终于吃上药了很苦,分了好多次才吃完,吃完赶紧吃一颗糖,神情慢慢放松下来……

此外,不要刻意,千万不要刻意。你规规矩矩跟孩子说"来,今天我们来表演一下吃药",可能孩子警惕性一下就提高,会觉得排斥。比如你在吃水果的时候,假装这颗葡萄是药,让孩子演一下,他们就很容易"上套"。

我以为,松的肢体表现力,也跟他从小和我一起接触了很多儿童剧有关。看多了演员的表演,看着演员们如何"无中生有",自然自己也有了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还有呢,我觉得多思,感受丰富情绪对孩子表达也是重要的。这次准备讲故事比赛的过程中,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准确识别情绪,正确表达情绪",不光是"情商"问题,也不光是"情绪管理"问题,它竟然在讲故事比赛中也如此重要。

最后还有些"碎碎念":以上说的这些,其实都不是煞有介事的刻意训练,更多的是穿插在生活中,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教育和熏陶。感情、感受的"交相辉映,无声流动"--这才是"交流"的本义。家长们平日要少一点点束缚,多一点和孩子疯狂的热情。

祝大家都能和孩子一起找到听故事、讲故事的新乐趣,在生活中爱演、会演,过闪闪发亮的日子。(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