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手艺传了3代,用12道工艺留住童年的味道 | 美好心选
小编温馨提示:前方高能,《外公的手艺传了3代,用12道工艺留住童年的味道 | 美好心选》需要您认真观看!
正文开始:
文/美小七(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
在寒冷的冬日,还在外面和伙伴们疯玩,外婆一句拉长了的“年糕做好啦!”顿时让所有孩子一齐跑过去。氤氲的热气里,外婆笑盈盈地给每个孩子一块刚做好的
年糕,
软糯热乎,就是关于
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了。
不论岁月怎样变更,家的味道无法替代。年糕,始终是记忆里的味道最好。
俞家年糕,要用山泉水做
这个规矩传了39年
在浙江宁波的春晓镇凤山村,无论春夏秋冬,晨光熹微的时候,总有一个身影,从村头的百年老井里,
挑着一担水,往家中走去。
老井中,注入的是村外山间的叮咚泉水,甘甜而清冽。
这是每天俞家做水磨年糕的第一道工序。
从1979年开始,39年来,挑山泉水的人已经换了三代。
最早是周裕
君的
外公俞存齐,后来换成了他父亲,再后来,是他自己。
80后的周裕君,是地道的宁波人,从小吃外公做的年糕长大。宁波的水磨年糕,讲究的就是水磨功夫,外公做出来的年糕
软糯绵柔,久煮不糊,
在十里八乡名声极响。遇上村里有大戏,或者逢年过节,买年糕的人能排起九曲十八弯的长龙。
“俞家年糕必须用山泉水来制作。”这是外公立下的规矩,几十年来,不容有违。
2011年,周裕君的父母突然决定关店。一方面是父亲身体原因,不宜过于操劳;另一方面,机器生产的“僵尸年糕”大幅来袭,手工年糕生意利润微薄,日渐式微。周裕君下了决心:辞去当地重点学校的教师职位,回家接手年糕坊,
留住记忆中的味道。
39年来坚持用山泉水做成
吴晓波频道会员可享95折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12道工序里的水磨功夫
守住儿时记忆里的味道
精选原料、
洗米、浸米、水磨、榨干、初粉碎、精粉碎、炭火蒸、搅拌打实、成型、切条、自然晾干,
这是外公传下来的12道俞家年糕手工
制作工序,缺一不可。
决定年糕口感的水磨工艺
将当年的新晚梗米浸泡在山泉水里,需要
浸过整整24小时,
之后上磨磨浆。几十斤的石磨,将喝饱了水的梗米,研磨成了细腻的米粉。配合着石磨的转动添入山泉水,
浓白莹润的米浆顺着石磨的槽口汩汩流出。
米浆的细腻程度,将直接决定年糕的口感。
米浆要装入棉布袋中,挤出水分;再放在板凳上,经过竹棍粗粉碎,手工揉搓精粉碎;接着装入木桶中,大火蒸上15分钟,然后进入另一道关键工序:搅拌打实,当地人也称“搡年糕”。
千锤百炼搡年糕
蒸熟之后,要将米粉迅速倒入石臼中,开始“千锤百炼”的搡捣。一个人手握石锤,高举重放,每一锤都实打实地锤在年糕上,铿锵有力;一人翻揉年糕,灵巧迅速,让年糕能均匀受力。
数百次之后,年糕变得软
腻柔滑,
才算完成。之后,就是成型、切条和自然晾干了。
这12道工艺步骤繁琐、耗时长,在机器生产时代坚持手工制作,看起来很“笨”,但周裕君坚持:
要将外公传下来的手艺延续下去,几十年前是这个味,今后还是这个味。
延续传统手艺的同时,他也不断创新:将桂林的桂花、云南的黑糖、山东的紫薯等各种优质食材与年糕结合,推出了可口又营养的彩色年糕。
其中的桂花年糕,是周裕君
搜罗了全国各地的11种桂花,进行一一尝试,
精选其中甜度、黏稠度、色泽度都到达理想状态的3种,再请宁波最有名的年糕师傅们和资深食客进行盲品打分,最终才确定得分最高的那一款。
俞家年糕里,
从来不放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
相比普通年糕,它的保质期短了很多,在冬天真空冷藏也只能存放30天左右。周裕君坚持如此,这才是“能给家里人吃”的年糕。
12道工序做出来的地道水磨年糕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老少咸宜的年糕
陪伴你浓浓年味的春节
“最浓的年味,就是三尺灶台氤氲的烟火气。”
有人这样形容。
春节里,每一味食材都给人以温柔,消解着一年奔波的不易,见证了合家团圆的欢喜。而绵柔温情的水磨年糕,则是其中最家常又难以割舍的一味。年糕可蒸、煮、炒、烤……花样多、样式新,无固定程式,时令蔬菜、海鲜皆可搭配。
年糕又叫做“年高”,一家人团团围坐,吃一盘年糕,也讨个口彩,
“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带着对新一年的期盼与希冀。
煮上一锅红豆汤,再将年糕放入,红红白白、热气氤氲,甜、糯、软、香,是孩子们的最爱。
家中有老人,可以做一道什锦年糕汤,用鸡汤配上新鲜蔬菜,7分熟的时候,加入年糕。汤水之间,入口如吴侬软语。
炒年糕更是广受欢迎、老少咸宜的风味。将烤肉、鳗丝、白菜等食材与年糕一同下锅,急火快炒,片刻之间,年糕已经香味扑鼻。点缀上姜丝、葱段,视觉的秀色、舌尖的美味兼得。
春节里,谁的餐桌上能少一份水磨年糕呢?
唇齿间品尝到的,是故乡的滋味、市井的热闹与浓浓的人情。
时光流转,而情味不变。
春节必吃的“年年高”年糕
点击下图▼立即购买
- 这几月生的女人,命格高贵,儿女双全,个个人中龙凤,还旺及3代
- 以前农村常见的手艺,会的如今都快老了
- 老手艺之昌化江畔的老人与陶
- 30位中外公务航空大咖齐亮相 祝大家旺旺旺
- 临县手工挂面 家传手艺更有年味儿
- 一门老手艺,不知起源于何时,二十年前很常见,现在应该失传了
- 小丫厨房:阎维文,被唱歌耽误的面条大师,这做饸烙面的手艺太赞
- 乞丐救了个老头,教了他一门手艺,从此身价百万,要啥有啥
- 老手艺之武与舞的对决
- 这小伙就靠这个传统手艺做出的美食,一个月挣3万,味道好顾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