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芯|亲友自杀之后,继承痛苦的生者:姐姐死了,我觉得自己是凶手( 五 )


「不要去干扰他人表达悲伤 , 如急着去安慰、让人擦干眼泪 。 悲伤不应被污名化为一种负面情感 , 反而可作为个人向内探索内在深层情感的契机 。 」吕芯秦注意到 , 许多精神科医生认为 , 丧亲半年以上 , 遗族的情绪影响如果还在持续 , 那就是一种不正常 。
她并不这样认为 。 她说 , 哪怕悲伤一辈子 , 都很正常 , 没有人能规定遗族需要多久走出来 , 实际上也不需要必须「走出哀伤」 , 「悲伤不是用来走出来的」 。
吕芯|亲友自杀之后,继承痛苦的生者:姐姐死了,我觉得自己是凶手
文章图片
吕芯秦提出的自杀者遗族悲伤调适之任务─危机模式
图源:受访者供图
依据她提出的自杀者遗族悲伤调适之任务─危机模式 , 悲伤疗愈的历程包含表达悲伤、接纳困惑、理解自杀、连接回忆、创造意义与祝福逝者等六方面 , 「表达悲伤」是疗愈的第一步 , 而「理解自杀」则是推动疗愈进程的关键 。
「逝者要解决的不是生命 , 是痛苦 。 」她说服遗族 , 去理解自杀是逝者当时唯一或者是不得已的方法 , 去理解某些自杀是难以预防的 , 便较能放下对自杀事件归因所带来的自责或愤怒 , 进而能尊重与祝福逝者 。
「再难理解 , 也要尊重 。 」吕芯秦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 她选择祝福姐姐跳楼的那一天 , 「悲伤 , 是无处可去的爱 , 不需要对爱去治疗 , 而是为爱找到适合的表达方式 。 」
吕芯秦曾陪伴过一位妈妈 , 那位妈妈想在儿子自杀的地方上吊 。 那是一处偏僻的公共墓地 , 位于山林边 。
现场是很好的连接 。 吕芯秦陪她去了那处墓地 , 那位妈妈在墓地喊着儿子的名字 , 「儿子 , 你做这个决定我当时很生气 , 后来我发现你很痛苦 , 那妈妈祝福你 。 」
吕芯秦认为 , 遗族辅导需要有专门机构 , 不附属于精神科 , 不附属于自杀防治中心 , 「自杀防治没做好 , 才会有人自杀 , 这对自杀防治的个案管理师和治疗师都意味着是失败 。 」
从事自杀者遗族辅导与自杀防治服务 , 努力的方向是不同的 。 自杀防治强调的是 , 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 但是遗族辅导强调的是 , 接受亲人的选择 , 理解他的痛苦 。
她认为 , 片面强调「自杀都是可以预防的」 , 会伤害到遗族的感受 。 他们会想 , 亲人选择自杀 , 我又无法挽回 , 那是谁的错?没有答案的「为什么」 , 让愤怒和自责找不到出口 。
面对吕芯秦递过来的绘本 , 也有自杀者遗族很沉默地丢掉 。 她并不觉得这样不妥 , 「这也是一种帮忙 , 让他表达愤怒 , 找到情绪的出口 。 」
绘本课程结束后 , 数位男性长者主动来和吕芯秦握手 , 他们听进去了 , 每个人的疗愈之路都不一样 , 没有最正确的路 , 但悲伤应该是疗愈的起点 。
痛苦会反复 。 在姐姐自杀 15 年后 , 吕芯秦觉得自己好了 , 可到姐姐自杀 27 年后 , 她发现自己还没完全好 。
但她学会了调适 , 她更关注生命体验的奇妙 。 在家里的柜子 , 她一直留有一角 , 放置姐姐的遗物 , 取名为「姐姐角」 。 承继姐姐的愿望养猫 , 在送猫去动物医院的时候 , 她遇见了一名兽医 , 后来成为了她先生 。
如今 , 他们的孩子已经 10 岁了 。
生死两相安
整理邮箱时 , 小梅无意中看到自杀的友人于 2012 年写给她的一封信 。 有人说 , 醒来时感觉自己很轻 , 这情绪来得快 , 去得也快 , 他热爱痛苦 , 因为痛苦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
是的 , 痛苦 。 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 , 他选择了从高空坠下 。
听到友人的死讯后 , 小梅在床上瘫软了好几天 , 半梦半醒间 , 看自己一次次下坠 , 全身的骨头被粉碎 , 「我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强烈的代入」 。
那时候 , 在公司上班的小梅 , 常常忍不住哀恸 , 跑到洗手间去流泪 。 她一度觉得 , 天色永远也亮不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