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芯|亲友自杀之后,继承痛苦的生者:姐姐死了,我觉得自己是凶手

本文作者:郑宇钧
监制:于陆
每年的 9 月 10 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
据统计 , 全球每年有约 80 万人自杀 , 平均每 40 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 。 一个人自己结束生命 , 身后的亲友要承受更加漫长的痛苦 。 逝者已矣 , 让活下来的人找到「生死两相安」的连接 , 路漫漫 。 人们往往聚焦在「那人为什么会自杀」 , 但与自杀者相关这群人遭遇的痛苦 , 少人知晓 。
他们可能是自杀者的亲友、师长、同学、同事 , 可能是与其接触的社工、咨询师、医护人员 , 他们是沉默和被误解的 , 处境少被关注 , 宛若汪洋中的孤岛 。
自杀者遗族(Survivors of suicide)的概念 , 由开创现代「自杀学」的美国心理学家施耐德曼(Shneidman)提出 。 有研究发现 , 一位自杀者平均会触及 135 人 , 其中约 60 人的情感直接或间接受到冲击 , 至少 6 人可能受到重创 , 他们会遭受一连串的压力跟负面情绪 , 如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复杂性悲伤、忧郁 , 也可能会出现头痛、肩背痛、肌肉僵硬等生理不适 。
根据世卫组织 2016 年的统计数据 , 中国自杀率是十万分之 9.7, 而这背后的自杀者遗族群体更加庞大 。
由于历史和文化因素影响 , 谈及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是公众的禁忌 , 讨论因自杀造成的死亡更是一片噤声 , 人生最阴暗的幽谷里 , 只余自杀者遗族的足音 。
但这群人的困境 , 并非无人看到:在北京 , 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自杀者亲友互助团体已坚持了 18 年;在台北 , 马偕医院自杀防治中心的「自杀者遗族说故事团体」也到了开办的第 15 个年头 。
难以承受的告别
姐姐的自杀 , 一度让吕芯秦陷入自责与愤怒中 , 以至于反复自残 ,6 年都走不出来 。
那一年 , 姐姐 22 岁 , 吕芯秦 18 岁 , 还在读高三 。
半夜里 , 姐姐来电 。 身心俱疲的吕芯秦没接 。
凌晨 4 时 , 姐姐跳楼身亡 。
至此 , 她方知那是姐姐生前最后的电话 。
吕芯秦感到 , 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 也随姐姐而去 。 因为气喘 , 她随后住院 , 又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 病床上 , 闭上眼睛 , 她眼前就是姐姐坠落的模样 。 不到一个月 , 体重减了 16 公斤 。
有人质疑吕芯秦 , 她是唯一和姐姐同住的人 , 她理应能发觉姐姐的不对劲 , 她理应知道姐姐为什么自杀 。
她也想知道 , 可她确实不知道 。 她陷入对姐姐之死的自责中 , 觉得自己是「杀人凶手」 。 自我定罪的结果 , 就是连自己也不想活 。 看着一夜白头的父亲 , 她觉得活着的自己 , 比不上死去的姐姐 。
她的人生瘫痪了 。 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护校毕业的她 , 却因为两百多堂旷课 , 被记过 , 被取消所有奖项 , 在求职路上碰壁 。
离开学校 , 离开家庭 , 吕芯秦阻断和外界的联系 。 安全感瓦解 , 失眠成了常态 。
那时候的她 , 感到自己在被遗弃 , 「如果死的人是我就好了!」
她自残 , 在手臂划出一道道血痕 , 当作是对姐姐之死的赎罪 。
姐姐小时候曾许愿 , 等长大后要养白色的猫咪 。 可她已不能再长大 , 于是 , 在姐姐自杀后第二年 , 吕芯秦领养了一只白猫 , 取名「哼唧」 , 今年 6 月 , 高龄 27 岁的「哼唧」安息在她怀里 。
吕芯|亲友自杀之后,继承痛苦的生者:姐姐死了,我觉得自己是凶手
文章图片
吕芯秦在姐姐自杀后的第 2 年开始养猫 , 取名「哼唧」 。 今年 6 月 , 高龄 27 岁的「哼唧」安息在吕芯秦怀里 。
图源:受访者供图
姐姐生前的日记 , 有很多跟自杀意念抗争的描述 , 一再积极地期望自己会好好生活 , 这留给吕芯秦疑惑 , 也让她对自杀一度充满敌意 。 社会对自杀的污名化 , 愈发加剧了她的迷惑 。 不知道该对谁表达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