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年度深度报告:双边市场下的互联网平台竞争( 二 )


1.2 双边市场的规模效应为何强大?通常而言,规模效应仅仅作用于供给端,但双边市场效应下,规模效应同时作用于供给端与需求端。所以双边市场的规模效应更为强大,更容易出现高集中度的现象。
规模效应有多种成因。但通常而言,规模效应最主要的成因,来自于规模对固定成本的摊薄,使得生产规模更大的企业,拥有更低的平均成本。
但对于双边市场而言,规模效应不仅作用于供给端,也作用于需求端。随着规模的扩大,不仅仅是平台的固定成本得到摊薄,与此同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平台的需求也在提升。
1.3 网络效应,不是双边市场效应首先,我们在本文的研究中,排除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市场的参与者普遍是同一角色,且参与者的数量提升可提升所有参与者的效应或收益,譬如微信、QQ。通常而言,网络效应也有非常强烈的规模效应,会形成垄断或者寡头的局面。
但我们在本文对网络效应并不深究,主要原因包括两点:
第一,目前在互联网行业上市和未上市的大市值公司中,具有网络效应的平台非常少,目前看只有腾讯旗下的微信、QQ符合要求,如果我们把定义放宽一些,还可以算上一些竞技类游戏,如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
第二,网络效应的规模效应机制更为简单,虽然与双边市场效应的作用机制有共通之处,但很多规律并不适用。我们选择在后续的其它报告中再加以阐释。

互联网平台|年度深度报告:双边市场下的互联网平台竞争
文章插图
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网络效应强于双边市场效应。实际上,这主要来自于网络效应在互联网中主要体现为熟人社交属性,而熟人社交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且匹配效率天然不具备改善空间,所以壁垒极深。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效应强于双边市场效应,譬如我们可以看到,在陌生人社交中,异性社交属于双边市场,而同性社交更倾向于网络效应,但后者壁垒并不高。
二、平台竞争的四力模型:行业集中度由何决定?由于强规模效应,平台公司之间的竞争往往呈现寡头甚至垄断的竞争格局。但在现实中,很少有平台公司能做到一家独大。是什么因素让平台格局集中,又是什么因素让平台格局分散?这里,我们参考了让·悌诺尔的双边市场理论,加上我们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理解,提出了四力模型。
我们认为,平台的竞争格局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表明促进集中度提高,“-”相反)

互联网平台|年度深度报告:双边市场下的互联网平台竞争
文章插图
跨边网络效应(+):即一边的参与方对另一边的促进效应,如上所述,这一效应越强,规模效应越大,也越容易促进竞争格局的集中。
效率差异(-):平台之间的高差异化定位,将使得各个互联网平台形成分散的竞争格局。由于互联网行业千人千面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差异化策略已不可行,相对可行的差异化手段是效率上的差异化。
切换壁垒(+):与通常的商品或服务不同,互联网平台中的低切换壁垒,主要表现为多归属属性,即生产者或消费者有意愿同时使用多个平台。
单边规模效应(+):某一边的参与方自身的规模效应(有时也体现为网络效应或双边市场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一样,规模效应越大,越促进竞争格局的集中。
四力模型完整揭示了互联网平台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每组关系都会部分的影响竞争关系。

互联网平台|年度深度报告:双边市场下的互联网平台竞争
文章插图
在理想情况下,一个行业,如果同时具备强跨边网络效应、弱差异化、高切换壁垒、强单边规模效应,将实现垄断一家独大式的垄断。但在现实中,这样的理想状况很少发生,所以通常而言,大多数行业都会出现多平台共存的局面。
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四力中的每一力的缺乏,将会对行业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2.1 弱跨边网络效应:胜负将在平台效应之外如果跨边网络效应过低,往往会导致平台并不存在双边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并不明显。
严格来说,如果某个行业不具备跨边网络效应,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之内,也不再适用于这一框架。但是,在绝大多数具有平台雏形的行业,公司在成长的初期跨边网络效应是最强的,随着规模的增长,跨边网络效应越来越弱。
譬如有些行业,消费者对多样性的需求并不高,跨边网络效应衰减得非常快。在这一类行业,行业的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并不明显,渠道、流量往往成为了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