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双塔奇兵:左路KPI,右路OKR

HR COFFEE 社群
国内高端专业的
HR主题社群
双塔|双塔奇兵:左路KPI,右路OKR
文章插图
目前,OKR在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广受追捧,像Google、Facebook、LinkedIn等。OKR也一直被视为支持创新的管理工具而引入国内的,字节跳动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并在OKR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然而,大部分的企业引入OKR之后发现,公司的增长还是不太明显,做着做着还是回到了KPI的老路上去了。
于是,那些引入了OKR但效果不太好的企业,会存在困惑:我们企业该不该用OKR?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OKR呢?
在VUCA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动态目标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达成组织目标?同样是面对变化,赋能型平台公司和快速成长型企业打法一样吗?什么才是适合自身企业的?
两个盒子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阿甘正传》
如果我们把KPI和OKR看成两个盒子的话,打开它们,很多时候我们也并不知晓将会发生什么,有的可能打开的是潘多拉之盒,比如索尼嗓门很大地说“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所幸,我们拿到的两个盒子——KPI和OKR,并不是“薛定谔的盒子”,经过广泛实践和规律总结,我们大体已经知道“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盒子1:KPI
KPI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的缩写,我们叫「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一系列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管理学家杜拉克曾说,“KPI是引导组织方向的仪表盘”。
KPI大家都熟悉。例如,销售要看销售收入、客户拜访次数;人力资源部门看关键岗位到岗率、平均招聘时间;零售行业要看坪效、人均销售额等。除了工作,生活中的KPI无处不在,比如每月接孩子上下学次数、洗碗次数等等,也可以看成是KPI。
关于KPI,我们需要把握住三个方面的关键内容:
KPI是目标管理的重要工具
KPI是关键绩效指标,源于战略解码与目标分解
KPI与绩效激励紧密挂钩
我曾在绩效专栏丨正经人谁搞KPI啊?一文中对KPI做过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处我们牢记以上三个关键内容是更好地把握KPI的作用范畴、KPI的逻辑和KPI的应用,而这三方面与我们稍后阐述的OKR有共同点也是区别所在,我们重点讲一讲KPI的底层逻辑。
ΞKPI的底层逻辑
在讲KPI的底层逻辑之前,我们需要澄清和明确两个方面的问题。
1. 跨越战略到执行之间的鸿沟,是管理学的永恒主题。平衡计分卡(BSC)和BLM模型是目前企业解决战略到执行问题的主流框架。
2.通常,KPI指标体系的构建逻辑源于BSC或BLM模型框架,有时候需要两者结合起来设置KPI指标体系。
以华为公司的绩效管理为例,我们拿两张图来理解上面两句话。
双塔|双塔奇兵:左路KPI,右路OKR
文章插图
双塔|双塔奇兵:左路KPI,右路OKR
文章插图
讲KPI的底层逻辑什么意思呢?构建KPI体系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背后有一套方法在里面,而且逻辑上是紧密关联的。从战略目标规划(SP)到目标分解(BSC、价值树等工具)到目标落实至部门和岗位(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都有成熟的方法工具。
ΞKPI的突出问题
突出问题1,目标动态变化对KPI提出严重挑战。KPI体系是基于自上而下的逻辑构建的,理论上,相对静态的目标是可行的。然而,实际上目标在不断动态变化,KPI的底层逻辑就会受到严重挑战,换句话说,(目标的)根子上发生变化,依次层层分解的目标是不是也变了?怎么办?
突出问题2,组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问题。组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是KPI追求的方向,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组织和个人目标经常两张皮,个人目标达成了,组织目标并没有达成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突出问题3,员工主观能动性问题。KPI是目标的层层分解,分到部门和岗位,相当于“要我做的事”,换句话说,“我只需要完成背的KPI指标就行,其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除了带来协同等一系列问题,突出反应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高。
▍盒子2:OKR
OKR全称为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OKR是一种旨在帮助组织进行目标管理和效率优化的管理方法。
Objective目标。承接企业的使命与愿景,是明确的、长远的、有挑战型的。
Key Results关键结果。描述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是可衡量的、与目标直接相关的。
双塔|双塔奇兵:左路KPI,右路O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