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快递员的工资?( 二 )


加盟模式下 , 作为快递平台的总部即上市公司主体 , 将运单预收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 即加盟商每收一单快件 , 需向总部缴纳一块钱或更多的运单费 。
此外 , 各地网点如果需要总部投建的转运中心进行中转分拨 , 还会缴纳一定的中转分拨费用 。 而各地加盟商需要自行购买车辆 , 招聘员工或者将下属的站点分包 。
加盟模式下 , 一个快递包裹从收件到派件 , 每个环节都会收取相应的费用 。
以一个 10 元的快递为例 , 揽件方收入 3 元 , 总部面单费 1 元 , 总部干线运输费 2 元 , 分拨中心运费 0.3 元 , 城市内分拨费用 0.6 元 , 派件加盟商派件费 1.5 元 , 快递员 1.6 元 。
快递单价下降也沿着这个链条一层层传导:揽件费下降——总部利润、毛利率下降——加盟网点派单费下降——快递员收入下降 。
但同样的结果 , 不同主体的承担方式却不同 。 总部即已经是上市公司的 " 三通一达 " 通过技术来承担——电子面单、转运中心设备自动化等来提升增效、降低成本 。
而末端的加盟网点 , 则只能通过人来承担——快递员派送单量增加 , 派费降低 , 工作量更大 , 工资下降 。
事实上 , 在商业中 , 降低成本的方式大多只有两种——技术或人 。
电商巨头介入下的有限整合
行业格局的成型主要由行业自身性质决定 , 但上下游对行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 电商巨头给了快递企业发展的春天 , 同时也深度介入到快递行业格局的塑造中 。
在电商行业和快递行业的高速成长期 , 电商巨头希望快递行业快速整合 , 以筛选出最有竞争力的企业 , 提供高效的配送服务 。
但现阶段 , 在快递行业只剩下顺丰和通达系巨头时 , 电商巨头并不希望整合继续 。 因为市场如果完成了高度整合 , 达到寡头垄断状态 , 快递企业的议价权将大幅提升 , 趋向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快递价格将提高 。 对于增速放缓的电商来说 , 这意味着配送成本的增加 。
以 2016 年顺丰、" 三通一达 " 等一梯队的快递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为界 , 快递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渐加深 。 据邮政局数据 , 2016-2019 年 , 快递行业市场集中度 CR8(市场内前 8 家企业市场份额总和)从 76.7 上升至 82.3 。 但从美国、日本快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来看 , 其 CR3 都超过 90% 。
为了将快递行业限制在 " 有限整合 " 状态 , 电商巨头用两种方式加强对快递企业的影响:一是在业务层面提升快递企业对电商的依赖度 , 二是通过投资、入股加强控制 。
阿里实现第一个目标的方式是成立菜鸟物流 。 菜鸟的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 " 天网 地网 " , " 天网 " 基于天猫、淘宝的交易与物流信息搭建起一个数据网络 , " 地网 " 在全国重要物流节点搭建仓储转运中心 , 并在末端布局大量菜鸟驿站和快递柜 。
通过 " 天网 " 与 " 地网 " 的协同 , 阿里帮助快递公司实现了降本增效 , 强化了在电商物流链条中的话语权 。
除此之外 , 投资、入股快递企业的方式更具有控制力 。
2019 年阿里巴巴投资 46.6 亿元 , 入股申通快递 , 成为第二大股东 , 今年 9 月 , 阿里进一步间接增持申通快递 , 持股比例涨至 25%;
圆通财报显示 , 菜鸟供应链与阿里创投合计持有圆通 10.54% 的股份 , 为第二大股东;
阿里巴巴持有中通快递 8.7% 股权 , 拥有 2.6% 的投票权 , 为中通第二大股东;
阿里创投持有韵达快递 2% 的股份 , 已成为韵达第七大股东 。
阿里的策略已经非常明显 , 通过少量参股头部快递公司增强影响力 , 同时大比例参股相对弱势的快递公司 , 对头部公司形成牵制 。
电商巨头的介入 , 限制了快递行业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 获取超额利润 , 有限竞争格局下 , 各个环节收入减少的状态还将持续 。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 ,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 快递行业的低价竞争还会继续 , 快递员的工资短期内不会上涨 。
结语
如同骑手被算法支配一样 , 快递员也只是整个商业系统中最微弱的一环 。 在电商巨头介入、行业低价竞争的泥沼中 , 他们无力挣脱 。 或许只有等待行业的良性竞争 , 他们的困境才能有所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