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D1上线,滴滴比亚迪推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

这两天,滴滴和比亚迪联合推出的定制纯电动网约车D1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果说在过去,滴滴仅仅是躺在手机里的一款软件,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滴滴就会成为开在路上的车。
从软件的不断升级到软件硬件的同步优化,如此“软硬兼施“的策略正是滴滴向共享出行迈出的重要一步。
D1|D1上线,滴滴比亚迪推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
文章插图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或许不尽然。
在抓用户的需求与痛点方面,作为运营平台的滴滴显然比车企的主机厂们更有发言权,因为它手握大数据。有句话叫做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有时我们心中所想或许并不真实,而有一个可怕的上帝视角比我们更了解自己,那就是大数据所记录的我们的行为轨迹,毕竟人的行为比想法来得更为可靠。
D1就是基于滴滴的大数据而定制打造。自2012年上线以来,经过8年的时间,滴滴已经累积了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和百亿次的出行数据。在网约车领域,司乘两端各自的需求甚至衍生需求隐藏需求,都被滴滴一网打尽。而这些需求也都在D1身上得到了体现与满足。
D1|D1上线,滴滴比亚迪推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
D1|D1上线,滴滴比亚迪推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
文章插图
首先是安全性。
在车辆自身的安全性考量上,滴滴为D1打造了右侧的电动滑门,避免乘客上下车开门时容易造成的事故隐患。还搭载了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提升安全值。
在司机驾驶的安全性上,D1在方向盘上直接设置了一键接单的按键,司机无需再在手机端进行复杂的操作。同时D1还引入了滴滴自行研发的车机系统DIIA,该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开关车门和空调设置,实时分析司机的驾驶行为及状态,可以针对疲劳驾驶、打电话、抽烟、不目视前方等分心驾驶行为进行语音提醒,最大程度保障驾驶安全。
此外,D1还有一个类似智能信控的后台系统,每一辆D1的运营情况后台的工作人员都了如指掌,可以对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进行全局掌握并及时介入。
针对司乘的人身安全方面,DIIA设置了人脸识别登录,司机本人外的任何人都无法登陆该系统启动车辆。
其次是舒适性。
顺应乘客对舒适度的需求,D1被设计成了一款类MPV的车型。媲美C级车的后排空间是给乘客最大的尊享。后排提供杯托和USB接口,前排座椅的后侧还有显示屏可以供乘客进行影音娱乐。针对驾驶员也有舒适性的设计,独立肘靠、电动调节腰托、定制化的座椅硬度等也都为司机的舒适度加码。
D1|D1上线,滴滴比亚迪推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
文章插图
第三是便捷性。
对于用户而言,最大的便捷性就是可以在APP上设定彩虹灯预约接驾,乘客在等车时通过灯的色彩就可以分辨出哪辆车是来接自己的。此外,在呼叫D1时还可以提前在APP上设定空调温度和后排座椅加热,便捷而又人性化。
这款青果色的D1将在12月份率先在长沙试运营,随后将开向全国。
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汽车行业从黄金增长的十年开始进入瓶颈期。面临产销的下滑,诸多车企力图向外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出行领域成为众矢之的。
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江淮的“和行约车”,一汽的“旗妙出行”,一汽、东风、长安三家车企共同推出的T3出行等纷纷成立,试图在网约车领域与滴滴一较高下。
而滴滴也在2018年初就与北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31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联合成立了“洪流联盟”。除此之外,还先后与理想、北汽、比亚迪、大众等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定制版的新能源汽车。D1就是率先推出的一款。
出行领域的蛋糕被越做越大,但它对于不同企业的意义恐怕并不相同。传统车企意在寻求新的业务突破,而滴滴似乎并不满足于此。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滴滴希望引领一种轻资产的生活方式,未来未必需要买车,D1在尝试给大家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这一大胆的想法似乎昭示了滴滴的野心,所谓的共享出行意欲要革汽车行业的命,在车企们使尽浑身解数想要造出未来之车的时候,D1的出现,突然让买车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选项。滴滴将购车需求巧妙地转变为了购买出行服务,这对于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恐怕都将是个颠覆。
D1|D1上线,滴滴比亚迪推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
文章插图
于行业而言,当定制成了主流,未来的车企是否仍是今天这般模样?当定制的主体不是消费者而是平台,未来的车企又将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