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信息流|硬核干货:假如朋友圈是款独立APP( 二 )


文章插图
许多微商把朋友圈当成自己的“私人广告圈”,动不动便是各种狂轰滥炸,每条朋友圈都恨不得把“赶紧来买我的东西吧”放大加粗顶在脑门上。
事后还问为什么没有订单?不把你拉黑就已经算不错了。
效率始终是运营所追求的核心目的之一。而在“通过内容触达用户”的过程中,通过降低各环节的漏斗折损,便是其中的一种手段。
频频被用来作为成功案例列举的完美日记,在这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运营套路(能不能套用是另外一回事)特点在于同样做着微商生意(基于微信生态内),却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格化”特征,打造出了“爱生活、爱分享”的小女生形象——小完子。
域信息流|硬核干货:假如朋友圈是款独立APP
文章插图
其每天的朋友圈一般不会超过三条,更很少直接在朋友圈让你买买买。而是在“分享生活”的同时,“不经意间”植入自家产品,俨然就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邻家女孩。
因此用户本身并没有受到多少打扰,时不时还能看看“小完子”分享穿搭、护肤等日常,谁又会去刻意进行屏蔽呢?
而这样的“小完子”,还有成百上千个在同时运营着。
2. 互动1)基础评论互动
朋友圈或许是信息流推送模式下,少数评论区完全“外露”的产品,这也使得评论区曝光度、互动率更高,而许多内容社区困于”互动率”低下的难题,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从内容的角度,如果内容本身便具有争议性、讨论性,比如“豆腐花咸甜之争”这种话题,无论在哪,每次评论区都有一堆人在争个你死我活。
其次:如果内容本身足够有参与性,但评论区互动率仍然较低,那么或许可以从产品机制的角度去考虑。就像朋友圈一样:评论直接外露,不用点进去才能看到具体的评论内容。
最后:降低评论的门槛也是一种方法。例如“绿洲APP”的评论功能可以进行快捷回复:
域信息流|硬核干货:假如朋友圈是款独立APP
文章插图
每点击一下右侧的“WOW”,便会切换成另一条预先设定好的评论:
域信息流|硬核干货:假如朋友圈是款独立APP
文章插图
但该功能缺点也比较明显:毕竟快捷评论也不是无限的,来回就那么几条,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冷启阶段社区氛围的快速营造。
2)特色玩法
为什么朋友圈评论区不能发表情包?
19年底,许多人发现朋友圈居然可以发表情包了,评论区立马变成了大型斗图现场。
而在短暂热闹过后,官方便下线了这一功能。但从这一次短暂的”消费体验”之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说到底,微信始终是一款以“人”为主导的社交型产品,而不是以“内容”为主导的社区型产品,基于微信生态内的朋友圈也是如此。
域信息流|硬核干货:假如朋友圈是款独立APP
文章插图
从产品机制来看,如果朋友圈开放斗图功能,外露且冗长的评论区,对于其他用户的消费体验来说,明显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相反,如果是一款社区型产品,那么从社区运营的核心指标“互动率”来看,则巴不得用户在评论区吵起来,斗图斗到天昏地暗也没人管你。
三、私域内容的传播在朋友圈这样的私域场景中,内容无法像抖音一样靠点赞或完播率等数据滚动到更大的流量池里。
那么假如你是这款“朋友圈APP”的运营人员,又该如何让圈内的内容获得更大的曝光呢?
思路无非有两种方式:

  1. 一是用户的私域自传播:既是从一个鱼塘跳到另一个鱼塘,即我们常说的裂变,让其他鱼塘里的鱼都发现你的存在;
  2. 二是从私域曝光到外部公域渠道:可以理解为鱼入大海,即通过声量营销的手段,搞个大新闻,让大海里的海鲜都为你尖叫。
私域内容的传播常常需要运用到某些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以人为传播要素对内容进行扩散,而不是以算法的核心对内容进行加权曝光。
许多爆款内容往往聚焦于某一群体、某一长期存在的社会争议,代替群体发声,更容易引起群体共鸣。
又或者是寻找猎奇选题、揭露行业内所不为人知的秘密等,毕竟“吃瓜”是人类的本质之一。
如《外卖小哥,困在系统里》、《我潜伏上海名媛群》等,当其所展现的内容成功Get中了社会群体的痛点之后,便能成功实现”破圈“。
其传播方式通常先是在朋友圈里一个接一个裂变,再到全网热议,完成一次次“池鱼入海”的内容传播。
四、用户分层如第二部分所说:假如微信里有一千个好友,那么每一次发布的内容,理论上“下发PV”就有一千次,我们将其称之为”全量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