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二十年电商战争,世界永远年轻( 四 )


双十一还滚动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一时间物流,客服,新店主,整个电商生态开始爆发式增长,无数创业者涌入淘宝天猫。时代的天平逐渐倾斜,2016年的云栖大会,马云喊出新零售,断言未来传统电商无法存活,线上线下将通过新技术、物流等实现深度融合。
2015年,阿里投资283亿元入股苏宁,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
2017年1月,阿里177亿收购银泰百货;
2017年12月20日,阿里巴巴入股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离职前留下感慨,可以作为第二次电商之战的总结
— —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3 .第三次电商战争:基建之战但时代的浪潮中,挑战者从不缺乏。
与马云创立阿里巴巴差不多同一时间,北漂青年刘强东在中关村开了一家店,销售代理的DVD刻录光盘等。
2001年,他意识到连锁的意义,开始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进行连锁扩张,到2003年,刘强东的连锁店已经发展到十多家。
是的,你没有看错,早年京东是做线下连锁店的。即便不赶电商这个风口,在传统零售领域,刘强东或许也能成为零售领域的一个人物。不过,2004年,刘强东关闭了所有门店,砍掉营业额已经有5000万元的线下业务,挤进电商的赛道,成立京东。
随后几年,京东先灭新蛋(2008年3C数码),再打当当(2010年图书),接着拿下易迅网、拍拍网以及一号店,越战越勇。事实上,纵观零售行业,不论阿里还是大润发抑或京东,他们第一步都是从捏外企“软柿子”开始。新蛋网作为国内3C数码元老,背靠美国新蛋,全球年销售额为25亿美元的电商巨头,却在半年内被京东击败。
等京东捏完新蛋等一众软柿子后,中国电商平台的竞争进入了一个先对稳定期: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与京东在激烈竞争中,形成某种微妙平衡。
又一次电商大战由此打响。这是一场扩展了电商想象力的商战,对后来的入局者影响深远。在这个分叉路口,两大电商平台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2010年之前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走的还是硅谷火炬那条路子
— — 天才级的创业者,天才级的商业模式构思,然后在极短时间内颠覆旧巨头成就新时代。微软不生产电脑,但全世界电脑都用着他的操作系统,乔布斯并不具体生产手机,但苹果生态埋葬了功能机时代。
这条路线的关键在于轻和快:轻模式、轻资产,快速推进,大家俗称为“空军模式”。
不论腾讯的QQ,微信,乃至各种游戏,还是百度,做的都是纯线上产品,几十几百人的小团队就能做出满足几亿人需求的产品应用。(当然各家公司后期团队规模肯定也变大)。招纳最尖端的人才,开最顶级的薪水,聚焦利润最高、边际成本最小的线上业务。
但是,电商不一样。从交易、物流再到生产,电商和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分家。今天轰轰烈烈的toB浪潮或者说产业互联网,对电商平台而言,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从前端的交易向后端的“基建”延伸,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的选择。
2008年,京东开始更是大举投入物流建设。这个思路确实是开创性的。它让京东同时兼顾到了线上电商的优势和线下电商的服务性。2010年,刘强东想开启又一轮融资,为京东商城融资7500万美元时,高瓴资本的张磊一下就意识到了这个模式的价值,直接表示:我愿意投,但我不是投7500万,我要投3亿。你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
why?
— — 因为张磊敏锐的认识到,电商+物流这个生意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建仓库,建物流中心,买配送车辆,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做不出区分于淘宝的核心竞争力的。京东最后拿了这3亿美元并全力投入自己的物流系统建设,最终建起了至今为人称道的京东物流。提供了不比线下店慢多少的电商购物体验,这帮助他们打赢了2012年和苏宁的电器销售大战。
这一战也被大家视为3C家电领域的分水岭,这一战后,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传统家电销售开始没落,而以京东为代表的新兴线上家电销售平台迅速崛起。
苏宁之后,京东又很快在2013年击败了沃尔玛旗下的1号店。2014年3月,腾讯入股京东,京东在流量方面的最后一块拼图完成。2014年5月,京东上市。
但是,问题在于,物流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也同样是京东绕不开的核心弱点。京东物流,卓越的配送速度背后,是高昂的投入,从2014年数据看,京东的摊子就铺的很大。
2018年,顺丰净利润为45.56亿元,在各大快递公司中排名第一,四通一达(中通、韵达、申通、圆通、百世汇通)净利润分别为42.01亿元、26.6亿元、20.45亿元、19. 04亿元、5.08亿元。而京东物流,不但没有盈利,反而亏损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