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心理学角度阐述行为与态度、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三 )
2)其次高于行为本身的是行为意向
用户产生的行为本身的目的是为了达成行为意向,也就是本次行为的“始作俑者”。
比如用户的目标是购买一本书,那么用户就会(线上)通过浏览网页,输入搜索、上下滑动浏览、点击下单按钮进行付款,最终完成购书这一行为意向。
此操作过程执行购书固有的行为流程,能够一步步的引导用户接近行为目标。
3)第三种高于行为意向的是认知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对某件事物产生的一种“潜意识”认知观念,比如:看到门把手大脑下意识的认知行为是“拉”,上面就算写着“推”字在用户的观念上依然认为这个门把手应该靠拉才能打开,进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提示。
这就是门把手对用户产生的固有认知(在《设计心理学一》中,诺曼将门把手的认知称为“手动你能供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提示语,用户就不会轻易地因为情境的影响而发生行为的改变,如下图:
文章插图
4)第四种是可以控制认知的存在,被称为情绪
它反映了用户的心理感受,快乐还是悲伤、痛苦还是愤怒。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这种情绪会充斥全身。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理智会被愤怒的情绪所占据,进而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诸如砸门(而门是用来开的)、摔杯子(而杯子是用来装水的)……
这些行为都在表达一点:现在的认知已经完全被愤怒情绪所占据,从而使人们做出了非理智的行为。
愤怒的情绪是其中一种反应,当大脑被高兴的情绪所占据我,我们也会作出一些和平时不一样的行为,比如手舞足蹈、哼哼小歌等。而正常认知告诉我们,在什么环境下我们就该做什么事情,而不是产生非正常的行为。
5)最后就是最高级别的态度本身
是指“对某些特定目标产生的评价性倾向”,它包含了上述四点内容,因此态度可以控制以下任何一种反应,通过愤怒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衍生一下:
即使在愤怒的情绪主导下,我们的理智不会让我们去做出“摔”门这样的非常人能理解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态度已经给门作出了评价性倾向——我没有能力去摔门,只有能力去破坏门。
因此态度可以被定义为是建立在情绪、认知、行为意向和行为本身之上的评价性倾向,它可以引导我们的认知观念、情绪反应、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
【 关系|心理学角度阐述行为与态度、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就很好地诠释了态度影响了我们的固有认知,从而做出行为改变这一论点。
文章插图
因此,用户对产品产生的态度、情绪、认知、行为就构成了“产品态度”。
而态度作为系统地最高级存在,成为了指导设计师设计产品的首要考量因素。只有握住了态度的命脉,其他四种反应才能够更好的被掌控在手心。
关于态度系统,笔者详细罗列了其五者的关系,详见下图。
文章插图
正因为有了相应的态度、认知、情绪,才会引导我们产生相应的行为。但是行为有时候也可以略过态度自发产生,甚至行为本身也可以反向影响态度。
2. 行为行为主要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肢体动作,比如用户用手指对屏幕的点击、滑动操作,以及眼球的转动、肢体语言等,这些都是最浅显,无需思考的行为数据。
文章插图
然而有些行为则需要结合态度一起分析,比如紧皱眉头、呼吸急促、心跳剧烈等,甚至还有些用户一紧张就会有小动作,这些都需要结合“态度”进行综合判断:
用户为什么会在这个页面产生皱眉的行为,是态度、情绪、认知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由于情境归因导致的?
因此,不同的行为能够折射出用户不同的情绪、态度变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会碰到一些并不需要态度作为引导的自发行为,比如从众心理和服从心理。
用户本身的态度对这件事情会有自己独特的评价性倾向,然而由于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也为了迎合信息性规范,会做出和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这一现象在传播学中也称为“沉默的螺旋”效应。
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行为本身也能影响态度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 推广|Josh Elman加盟苹果 负责开发者关系与软件推广工作
- 驱动|开源之系统:Ubuntu20.04电脑安装无线网卡驱动并解决包依赖关系
- 开发人员|ER(实体关系)建模入门指引
- 关系数据源|业务人员可以进行自助ETL操作?这款BI工具你值得拥有
- 前风投人士Josh Elman加盟苹果 负责开发者关系与软件推广工作
- 机型|错过了双十一没关系,iQOO这几款机型等着你
- 供需关系|iPhone 12物料成本才2498元,为何敢卖6299?
- 从校招和社招的角度说说如何准备大厂面试?
- 短视频与直播|直播电商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吸引流量模型分解|干货| 以对应亲密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