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做好家长 先考过这9门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樊未晨)想做一名好家长,也是需要考“执照”的。
11月5日,由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卫视主办的青少年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多位专家共同探讨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为家长开出了9门必考科目。
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立法。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张坤在研讨会上说,这是一个幸福美好事业的开始,家庭教育正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他同时指出,新时代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了,也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上的焦虑并未减少。中国青年报近日开展的相关调查显示,94.7%的受访家长期待家庭教育促进法能帮助自己缓解教育焦虑。这提醒人们,要借助更多指导平台、拉住更多的援助之手、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家庭教育工作中来。此次研讨会先尝试邀请一批长期研究青少年工作特别是家庭教育的专家,为“好家长执照”开出必考科目。
现摘编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第一门:“好家长”要自信
父母|要做好家长 先考过这9门课
文章插图
想成为好家长,首先要有自信。
在今天这个时代,不仅需要“强国一代”,还需要自信强大的父母。“强大的父母”不是“蛮横的父母”,而是“理性的父母”,“鸡娃”不是真爱,反而是一种对孩子发展不利的方式。
另外,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有不少对父母的批评声,比如,“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父母”,“没有不好教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一味地指责父母,会让父母崩溃,一旦父母内心崩溃,还怎么教育孩子?
强大的父母是陪伴、是榜样、是尊重、是支持。“好家长”不能自乱阵脚,只有内心充满了幸福感的父母,才能真正引导孩子过愉快、充实、有品质的生活。
——以上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二门:“好家长”要有好生活
父母|要做好家长 先考过这9门课
文章插图
中国的家长是非常爱孩子的,即使是“鸡娃”,那些家长也依然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越来越不淡定了?
今年7月,中央“双减”政策出台,我国教育改革迈向了深水区。无论是“双减”,还是刚刚通过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本质上都在回答,我们到底要给儿童青少年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生态。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因此,我们要重塑教育的新生态,学校教育以学科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以生活教育为主,校外教育要以实践为主,三者要各司其职。
现在,生活教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平时没有时间陪孩子的家长,有了大段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结果,亲子冲突激增,说明家长并不知道应该怎样跟孩子相处。
家长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会爱孩子;并不是因为家长的知识储备不够,而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儿童观。养育孩子不是军备竞争,有些家长见到孩子成绩不好,要么动手打孩子,要么动手打自己,孩子恐惧、内疚、心理扭曲,这样怎能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呢?
要遵循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一个人的成长也有自身规律。
——以上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秘书长边玉芳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三门:“好家长”要坦然面对“更年期碰上青春期”
父母|要做好家长 先考过这9门课
文章插图
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成长中必须完成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解决自我认同的问题:要搞清楚我是谁,别人怎么看我,我的未来什么样?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观、职业选择和性别认定。
青少年为什么特别喜欢网络、音乐、游戏?因为网络恰恰给青春期的孩子提供了探索的平台和空间,而且,在网络中犯错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比较小的。比如,一个男孩子在现实社会中穿裙子上学去,可能会“社死”,但是在网络上,大不了改回来就行了。
都说要防止青少年的网络沉溺,但是不让青少年接触网络也是不行的,要健康上网。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这里还要面对一个问题,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家长也往往正在经历更年期,因此,解决“更年期碰上青春期”这道难题成了做“好家长”的又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