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十大常见问题( 三 )


有些企业至少还能为拼搏奋斗者提供超额回报,提供阶层跃升的机会。有些企业,没有足够的事业空间,没有丰厚的薪酬回报,没有公平公正公开的企业文化,打造一支拼搏奋斗、吃苦耐劳、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不分行业、不分企业、不分员工特点的倡导“拼搏奋斗文化”,都是耍流氓。
“高绩效、高压力、高回报”,其底层逻辑还是人是工具,而非人是目的,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利用人性,而非激发人性。所以拼搏奋斗文化本质是管控型文化,而非激活型文化。
企业激励过分看重物质激励,不去激发员工内心的工作激情,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员工自我发展的动机,没有了兴趣的工作,只会带来更大的工作动力问题。
怎么办?企业要从单一物质激励要走向全面认可激励,要善于利用八种非物质激励武器,用目标激励、关爱激励、文化激励、认可激励、游戏化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发展激励,真正激发员工工作中的真善美,让员工受到尊重,得到认可,有参与感、成就感、幸福感和体验感。
6
绩效价值导向不明,
绩效指标与管理方向迷失
绩效就是指挥棒,企业绩效文化价值取向与考核指标设计,是导向组织、团队、个体行为的指挥棒与内在牵引约束机制。企业绩效文化追求什么,考核指标偏重什么,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就导向什么。
进入数字时代,变成了不变的主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新技术手段和事物看不清看不懂,都对绩效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困惑。
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看不清,战略目标不明确,企业绩效目标与考核指标很难准确界定;影响绩效因素变得复杂多样,个人绩效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外部有经济、政治、技术、客户等行业因素的影响,内部有企业、部门、团队等组织因素的影响;知识型劳动、创造型劳动的成果产出表现方式多样,难以有效衡量,评价创新绩效和知识劳动成果手段缺失。
作为世界级难题,绩效管理不单单难住了管理者,也难住了HR。不懂业务的HR,无法制定战略传导和业务赋能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系统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运营思维,绩效改进始终沦为空谈。考核指标选取不得当,考核主体、维度和方式不科学,导致无法有效区分优良好中差,绩效考核沦为形式。
怎么办?首先要弄懂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念,其次要优化和升级绩效管理体系,找好绩效考核指标,构建战略导向的绩效运营体系。
从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绩效管理,还是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战略绩效目标的沟通与传递、绩效承诺与评价、资源预算配置、内部组织协同等为主要内容,以推动战略系统落地为核心目标的战略管理体系。
通过战略绩效目标的层层分解,确定绩效指标,使战略绩效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实现绩效管理的全员参与,实现从组织绩效到个人绩效的联动。
总之,绩效管理一定要有系统思考、长远视野,才能真正做实做透做到位。
7
人才客户化意识不足,
HR过于“官本位”和“专家主义”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产品、经营客户、经营人才,而经营产品与客户最终是经营人。过去一直不理解张瑞敏提出的“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观点,做咨询之后,慢慢有了更深的感悟,也理解了“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当你的人才足够优秀时,他们迸发的干事创业激情,能够有效推动企业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所以经营企业的本质就是经营人才。人才成为了价值创造的主体,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了企业的第一资源。
按理说,这么重要的“人力资源”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才对,可惜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角色定位还停留在行政事务层面,没有上升到战略支撑与业务驱动层面。
“管人才”是HR的核心职能,理应有“人才客户化”的意识,但是,HR普遍陷入了“官本位”和“专家主义”不能自拔,要么人才客户服务意识淡薄,行政权利导向,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短缺,职业化素养低下,难以为企业业务发展与人才发展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要么过分强调专业权威、专业流程、专业方法,忽视业务场景和人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为了专业而专业,为了管理而管理。
怎么破?要有人才客户化的视角,人才要优先投入,优先发展,真正将人才作为企业战略成长和业务发展的第一要素。
以客户为中心,首先要做到以人才为中心。以人才为中心,要改变过去管控式的管理模式,改变权威型的管理者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成为服务型-赋能型领导,让每一位管理者,不单单是客户的首席服务官和首席体验官,同样是员工的首席服务官、体验官、惊喜官和成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