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娃强,则国强,浅谈营养知识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从事母婴健康行业十年有余,等有了孩子,才切实感受到,营养对孩子真实的关乎到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我的孩子元宝,还有一个月就2岁了,除了发烧吃过两次泰诺林外,几乎不知药味。每当和同事同学聊天聊到这个话题,大家口中描述的深夜还像菜市场一样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就医景象,我是没有体会过的。
起初,以为元宝身体好是我这当妈的幸运,后来慢慢才发现,是因为元宝的妈妈是营养师,对营养懂那么一点点,才造就了孩子强健的体魄,比我国大多数孩子少受了吃药、打针、就医之苦。
在一项针对世界男性平均身高的国家排名中,日本29位,1.707米,而我国位列第32位,1.697米;此外,7到17岁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男孩矮2.54厘米。
曾几何时,我国的男性身高悄悄的矮于日本?更有甚者,这种身高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2.54厘米的背后,是对营养教育的差距!
文章插图
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的 一项研究显示,日本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健康预期寿命”。日本孩子的预期健康年龄可以达到73岁,期间不患重大疾病和残疾。日本小孩是全世界最健康的,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说到日本孩子的饮食习惯,想起给元宝读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中就有一段关于饮食的描述:
终于,小豆豆期盼已久的“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餐时间开始了。要说这“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先生要求的盒饭的菜肴。一般来说,学校对学生们的盒饭有所要求时,会这样对家长说,“请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偏食的习惯”,或者“请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均衡”之类,但巴学园的校长却只是这样拜托家长们:“请让他们带来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
这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的日本,对孩子的营养教育观念。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不那么疑惑,什么时候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悄悄超过了中国。
日本人平均一周摄取约100种不同食物,提取的食材种类越多,身体越健康。
我国也有相关的呼吁。
中国营养学会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放在了首条,并建议“平均每天不重复的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
每天吃12种以上食材,稍用点心就能达标。主食可以吃大米、小米、红薯、白面、荞麦面等多种粗杂粮,蔬菜吃3-4种,肉类吃1-2种,再加上2种水果,轻松达标。
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这最基本的饮食标准?因为从观念上没有重视,之所以不重视,是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饮食规范。
说白了,是科普不到位!大人都不知道的东西,孩子从何而知,在他们的脑海中,营养二字,如同800度近视眼眼中的世界,没有美感,只有模糊的几乎看不清。
所以,对营养知识的科普,很重要!
知乎上有一个获得高赞的帖子,这个帖子问的是,孩子的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是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很久很久。从我们,到我们的孩子,都是这个困扰的牺牲者。因为,我们的父母,和初为人父母的我们这几代人,几乎根深蒂固的认为,孩子的起跑线,是孩子在学前报了几个兴趣班,能否上名校,是否18般武艺样样精通。
这个帖子有一个获得很多赞的回答:孩子的起跑线,是孩子的健康,并且从小给孩子灌输健康的意识。
如同皇帝的新装被人识破,但为了显示我跟别人没有不同,都宁愿自欺欺人的相信皇帝是穿着衣服一样,父母们明明知道健康对孩子很重要,却不得不宁愿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也要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家孩子“。
文章插图
比如,孩子熬夜写作业,牺牲玩耍的时间进行各种兴趣班的学习,瘦小的身躯被书包压的摇摇欲坠,戴着比酒瓶底厚的眼镜看这个原本天真无邪的纯净的世界。孩子已经过的很苦了,如果这些都是不得不为之,那么家长和老师们,给孩子的应该是如何让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来应付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的嘱咐,而不是对营养的”看不见“,甚至”不知道“。
学了营养之后,偶然有一次回顾我的学生时代,困扰我的疑惑突然解开了,终于知道我这个清华种子生,为什么就在初中后半截突然学习跟不上,一直持续到高中,最后勉强考上了最底层的211大学。
那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作为农村孩子,父母把我送到省重点读初中,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每天省吃俭用。午饭是不能不吃的,晚餐也要吃,因为还要上晚自习到23:30,能省的只能是早餐,而且午餐和晚餐也把就餐标准降到最低,能吃饱就行。
- 去医院|多亏了当年医生骂了妈妈一句话,否则我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 家长|大学校长直言这种孩子看似聪明,实则没有,家长不要高兴太早
- 首例|“国内首例试管婴儿”已降生32年,她现在过得怎样?网友:成才了
- 腰部|夏季坐月子,宝妈们一定要保护好这3个部位,否则容易落下月子病
- 界限|打孩子要有“界限”,3个部位不要碰,否则后果严重
- 眼睛|给孩子看电视有讲究,这几个错误绝不能犯,否则对眼睛伤害很大
- 冒雨|妈妈冒雨接孩子放学,当镜头转向孩子时,网友哽咽:为母则刚。
- 营养|女性怀孕后,三类牛奶尽量少碰,看似有营养,实则可能伤胎又伤己
- 来临|小儿过敏性咳嗽高发季来临!三个“及时”原则要牢记
- 出生|准妈妈们孕晚期遵循“3做2不做”原则,孩子出生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