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效应|管得越严,孩子越反抗“禁果效应”的影响,家长需要了解

文/蜂蜜妈妈提到西方神话,很多人都会想到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没错,在伊甸园的时候,亚当和夏娃偷尝禁果,而后有了智慧,进而又有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得以传播。那么引申到育儿领域上来,如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禁果效应。什么是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和教育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您先别着急,接下来就随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张朝今年三岁,人小鬼大,平时活泼机灵,没少给妈妈惹事儿。以前他惹事时,妈妈只要稍稍劝说他,他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也会变得听话起来,但这段时间,张朝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妈妈越是不让他干某事,他就越干某事,反而干的越起劲,似乎是要和妈妈对着干似的。张朝的妈妈平时待业在家,唯一的工作就是照顾孩子。看到儿子被“照顾”成这样后,她也很是心寒,她万万没想到,张朝居然变得这么不听话……
禁果效应|管得越严,孩子越反抗“禁果效应”的影响,家长需要了解
文章插图
正如材料中的张朝妈妈那样,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家长管的越严,孩子就越反抗呢?01.什么叫做禁果效应?为什么家长管的越严,孩子就越反抗?所谓的禁果效应,也叫亚当与夏娃效应,顾名思义,人们对于那些得不到的东西,会鼓足了劲去争取,像是要和别人做斗争似的。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斗志会被完全激发出来,相应的,他它的反抗意识和反抗能力也会与之增强。当然,孩子之所以会出现禁果效应,这与他的好奇心理和叛逆情绪分不开。孩子有一颗好奇心。每个孩子对这个世界都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去丈量这个世界,因此,在他们探索的过程中,他们总希望能够勇往直前,一帆风顺。但很多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总会阻拦孩子,在这个时候,为了探索世界,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往往会和父母对着干,以期能达到自己的心愿。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作祟。当孩子逐渐长大时,他的叛逆想法也就与之而来了,那个时候,他不再是父母眼神的乖宝宝,他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父母越不想让他得到,他就越要得到。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斗志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会与之增加,问题也会更极端、更棘手。
禁果效应|管得越严,孩子越反抗“禁果效应”的影响,家长需要了解
文章插图
看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才几岁,我就不相信,胳膊还能拧过大腿?”那么,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又会造成什么负面后果呢?02.家长若过分强制孩子做某事,会造成什么影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每个人都是有自我意识的,而孩子又处于自我意识萌发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候,孩子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渴望有一番新天地,但父母如果横加阻拦,屡屡“越界”,这往往会激发孩子的斗志,使其和父母对着干。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彼此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很有可能会覆水难收。孩子可能会走向一个极端,进而伤害到自己。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做某件事,他并不一定对这件事怀有多么深的热忱,也许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只是为了一味的跟风罢了。但许多家长总会小题大做,看到此情况时,他们总会拼了命的阻碍孩子,孩子为了和父母赌气,就会将事情的矛头对准自己,以伤害自己为由来控制父母,到那个时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孩子也会用这招来“胁迫”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当父母总是强制孩子做某事时,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学着父母的样子来强制别人,甚至“要挟”父母。到头来,双方互相挟制、互相压迫,又何来民主?何来自由一说呢?整个家庭自然也会氤氲在一股黑暗邪恶的空气中,使人人都难以“呼吸”。
禁果效应|管得越严,孩子越反抗“禁果效应”的影响,家长需要了解
文章插图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孩子的禁果意识作祟时,家长必然要拿出更高级的方法来“挟制”他才可以。那么,是什么高级方法呢?03.家长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禁果效应?家长可以换个说法来劝解孩子,“堵”不行那就“疏”。当孩子在做一件极其危险、极其不值得的事情时,家长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与其劝阻他不要做,还不如疏导他去做。他在尝试以后,感觉到这件事情不可行时,他也会渐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到头来,他也回过身来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家长要懂得自我反思,撤掉这些条条框框。规矩是重要的,但过多的规矩反而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有很多家长在生活中总会给孩子设置许多规矩,不仅阻碍了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甚至因此成为亲子双方爆发矛盾的导火索。家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撤掉这些条条框框给孩子些许自由,在有限的自由里,让孩子自由的成长,或许结果会更好!家长可以尝试着和孩子讲道理,通过趣味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理。许多时候,孩子并非像家长眼中的那样不讲理,他们还是可以听得进去道理的,只是有些家长的方法不到位罢了。家长如果想要阻碍孩子做某事,在合理的情况下,您可以通过玩游戏或者循循善诱的方式,来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一味的强制孩子压迫孩子,不仅会激发孩子反抗的斗志,而且还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给孩子讲道理,也就是费些口舌罢了,于家长来说,并无什么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