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华谊要用多久才能走出“空白”?( 四 )


成功再次眷顾了他们 。 《没完没了》创造了3300万的票房收入 , 位列1999年国产电影票房第二名 。
华谊兄弟|华谊要用多久才能走出“空白”?
本文插图
图:《没完没了》剧照
冯小刚的成功 , 让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二人意识到 , 只有顺应市场并把握、了解市场的核心创作人才 , 才有赢得胜算的可能 。
同年 , 王中军与冯小刚签约 , 希望能借此稳固双方的合作 。
但只有冯小刚 , 显然是不够的 。
上世纪末 , 中国有大概两千多家影视投资公司 , 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中国影视界的认可 , 一度成为王中军和王中磊的难题 。
电影市场的竞争 , 归根结底是资本与核心创作人员的竞争 。 为了在资本市场站稳 , 王中军开始了第一次征战 。 2000年 , 华谊兄弟与太和地产分别出资2500万元 , 成立华谊兄弟太和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 并融到了大笔资金 。
一线明星成为下一轮目标 。 同年 , 华谊选中有“中国内地第一经纪人”之称的王京花 , 组建华谊经纪 。
至此 , 华谊完成了由名不经传的广告公司向影视投资公司的真正转型 。 王中军等这一天 , 用了6年 。
此后的华谊兄弟一路狂奔 。
2009年 , 华谊兄弟成功上市 , 成为内地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娱乐企业 , 号称中国“华纳兄弟” 。
2014年6月 , 华谊兄弟在海口举办20周年庆 , 王中军坐在舞台下第一排的正中央的位置 , 左右两边分别是王中磊和冯小刚 。
一组耀眼的数据让王中军风头尽显:5部电影、92亿票房、26家影院 , 旗下拥有过300位艺人 , 拍摄了3000集电视剧 。 业内流传的说法是 , “国内的明星 , 有一半来自华谊 。 ”
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 , 那一年 , 王中军野心勃勃 。
在这场盛世浩大的周年庆上 , 王中军宣布了公司“去电影化”的决策 , 由此开启多元化发展——如同《红楼梦》的元妃省亲一幕 , 由盛转衰的伏笔 , 在此暗暗埋下 。
04 重归电影
打造中国迪士尼曾是王中军毫不避讳的梦想 。
早在2009年 , 王中军就在华谊内部提出“去电影化” 。 他看过迪士尼的财务报表 , 看到了电影业务的天花板 , 而电影收入一度是华谊的主营收入 。
2014年 , 他正式把华谊的业务整合成“新三驾马车”——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 。
然而 , 现实却与王中军多元化梦想反向而行 , 华谊陷入了从缺卖座电影到缺席电影的困境 。
“H计划”是华谊早在2011年便开始实行的新一年度的片单公布 , 第一年的核心成员是 , 乌尔善、冯德伦、钮承泽、成龙、徐克、冯小刚等11位导演 。 “H”被解释为“HIGH HOPE” , 自这一年起 , H计划仿佛一张提前剧透的预告 , 背后隐藏着这华谊的野心和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