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蚂蚁是如何逃避金融监管的?( 四 )
另一方面 , 蚂蚁集团自身却不是银行 , 旗下控股的信贷机构只是小贷公司 , 既不涉及存款业务 , 也没有参与银行间同业市场 。 在整个信用创造的链条(存款-贷款-存款)当中 , 最初的存款是合作银行的 , 最后的存款是其他银行的 , 就连中间的贷款也主要是合作银行的 。 蚂蚁集团在微贷平台上促成的贷款主要由合作银行发放 , 绝大部分并不在蚂蚁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内;而且这些在蚂蚁集团表外形成的资产 , 并不能像衍生品那样可以根据合同折算回表内 。 蚂蚁集团在资产和负债两端都隐匿在信用创造链条的背后 , 使得监管部门无法把蚂蚁集团纳入资产负债表监管范围;即便要对蚂蚁集团实施监管 , 也会发现任何现成的监管指标都不适用于蚂蚁集团 。
“表外信用创造”模式使得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成为信用创造的主体 , 另一方面又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 。
(三)联合贷款规避了现有的监管框架 , 但无法突破金融的本质
蚂蚁集团就是监管滞后导致监管空白的典型案例 。 在这个案例面前 , 我们可以发现联合贷款很巧妙地规避了现有金融监管框架 , 但是金融的根本逻辑并没有改变 。
第一 , 基于存款派生链条来界定银行监管对象的方法论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 。 政府要对银行体系实施严格监管 , 本质上是因为银行体系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 而存款派生只是表现形式之一 。 随着金融的发展 , 存款派生链条上的机构已经包括了很多非银金融机构 , 这个大家都已经有充分的认识 。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 一些头部金融科技公司虽然已经是信用创造的重要参与者 , 却因为隐匿在存款派生的链条之外而逃避了监管 。 目前 , 大家对此的认知还不够充分 。 如果说之前的类银行机构规模都不大 , 还没有触及系统重要性门槛的话 , 那么现在仅仅是蚂蚁集团一家互联网平台促成的信贷规模就达到了2.15万亿元 ,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 我们在界定银行监管对象时 , 还是要回归监管的本质 , 只要是参与了信用创造过程的机构 , 都要及时评估监管介入的必要性 。
第二 , 基于资产负债表来制定监管指标的方法论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 。 银行监管主要是考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 , 但是这些监管指标对蚂蚁集团无效 , 因为信贷资产并没有在蚂蚁集团的体系内形成 , 而是直接体现在合作银行的表内 。 那么 , 就由合作银行接受监管是否已经足够了呢?很明显不是 。 在联合贷款模式下 , 虽然合作银行要把信贷资产纳入到监管指标当中 , 但是最关键的风控模型却是掌握在金融科技平台手中 。 金融科技公司由于掌握海量数据和强大分析能力 , 在甄别小微信贷信用风险上的能力远远强于传统商业银行 , 实际上承担了授信评估、风险定价和贷后管理等一系列核心职能 。 即便是国家出台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 似乎也不能真正扭转这一局面 。 当这些核心的风险管理相关职能都游离在监管之外 , 金融体系是不是面临着很大的模型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殷鉴不远 。 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次级贷款的资产质量出现了恶化 , 但是衍生证券是采用“盯住模型”的定价模式 , 导致出现严重的错误定价 。 那么金融科技公司会不会出于扩大规模的目的 , 通过调整风控模型来提高信贷可得性?如果这一金融不稳定因素全然依赖于公司内部的合规控制 , 而外部监管缺位的话 , 这就是重大的风险隐患 。
- 扬子晚报|交警深夜时分已休息,后牌没挂没关系?代价是200元记12分
- 趣头条|大众集团最新五年投资计划 对未来技术的投资增加到730亿欧元
- 网易财经|债圈惊雷,信用是用来擦手的
- 杠杆游戏|又是绿地!房企大佬光芒渐失,到底有多难?
- 有你每一天|品牌艾格回应破产热搜:集团在华售出女装成衣线
- 北青网|恩里克:如果西班牙有4个点球,也都是给拉莫斯罚
- 北青网|前利兹联前锋:渣叔在德国就了解阿拉巴,球员若加盟是双赢
- 中年|电动化转型的背后,是谁也逃离不了的焦虑
- |互联网快报丨签约方回应汪涵直播带货翻车:这是假的
- 央视|一开口就是“播音腔”!火遍全网守山大叔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