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为什么农民起义大多失败,而教员就能成功?( 六 )


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在这里,他们才能有归属感、尊重感。
【 教员|为什么农民起义大多失败,而教员就能成功?】当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愿意把生命都托付给共产党的时候,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正是这样的纲领,才将共产党与其他的农民起义队伍区别开来。
6
在四川省西南部有一个叫做''大渡河''的地方,这一地带有一个彝区,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彝人,他们成了区分红军与其他农民起义军队的''试金石'':
1863年5月,在''天京事变''中离开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军队,在清军的追击下经过了彝区,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没有处理好与当地彝人的关系,反而产生了严重的武力冲突,导致无法顺利通过彝区,极大的拖延了行军进度。
直到后来,石达开的军队被清军重重包围的时候,依然遭到彝族武装袭扰,最终全军覆灭。

教员|为什么农民起义大多失败,而教员就能成功?
文章插图
1935年5月,刚刚经历了''四渡赤水''的红一方面军也来到了彝区,后方有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得知''红军到达彝区''的消息后,蒋校长欣喜若狂,声称要让教员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可令蒋校长奇怪的是,红军不但没有与当地彝人发生武力冲突,反而用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红军的纪律严明感化了彝人首领小叶丹,顺利通过了彝区。
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还让小叶丹打起了红军彝民支队的旗帜,坚持了5年的斗争,史称''彝海结盟''。

教员|为什么农民起义大多失败,而教员就能成功?
文章插图
为什么同样是农民起义,同样有强大的敌军在后方围追堵截,同样要经过彝区,这些彝人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呢?
事实上,决定每个人行为是欢迎还是对抗的背后原因,是利害关系。
石达开的太平军来到此地时体现出了短视性和劣根性,一路威逼恐吓、抢夺资源,当然会遭遇当地彝人的反击;
共产党的红一方面军来到此地时,却带来了让彝人大为惊诧的思想:你们居然是为了解放更多的劳苦大众而去打仗?你们的民族政策居然对我们彝人有利?既然这样,我们彝人当然欢迎红军。
同样是农民起义军,行为却不同,其背后是纲领的不同。
这看似只是小方面的不同,却最终决定了大结局的不同,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石达开覆灭、红军通过,难道是巧合吗?
并不是,彝人们清楚得很!
1949年11月,新中国已经成立了1个多月,国民党在大陆只有少量残余部队尚且苟延残喘,当年在长征路上追杀红军的悍将宋希濂,身边只剩下几万残部了。
宋希濂觉得自己很熟悉长征的路线,自己也是国民党里面最能打的几位名将之一,于是打算用共产党的办法,爬雪山、过草地,重走长征路,建立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