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历史中有很多人物隐居在深山田野中 , 不去刻意钻营 , 却能被伯乐发掘 。 商末周初有"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 东汉末年有"三顾茅庐"诸葛亮匡扶汉室 。
三顾茅庐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 , 为了求贤 , 刘备亲自去诸葛亮隐居的小山村登门拜访 , 但前两次都扑了个空 , "凡三往 , 乃见" 。 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 ,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 , 所以他是60后 , 当时47岁 , 而诸葛亮生于181年 , 是80后 , 当时27岁 , 两人相差20岁 。 那为什么刘皇叔却"猥自枉屈"三顾茅庐呢?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文章图片
公元207年 , 刘备到荆州逃难 , 屯兵新野 , 为了尽快融入荆州上流社会 , 发展自己的势力 , 也要延揽人才 , 就经推荐找上了诸葛亮 。
一:看出身
我们上学时候都背过《出师表》 , 表曰:"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不少人以为诸葛亮只是一介布衣 , 其实他是实实在在的官二代 。
诸葛氏在荆襄地区是望族 , 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书记) ,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做过泰山郡丞 , 长兄诸葛谨在江东为官 , 诸葛亮老婆的姨父是刘表 , 舅父是蔡瑁 。
诸葛亮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
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荆襄地方豪强势力;
二是通过黄承彦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
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 , 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任 。
正是由于他的广泛、复杂的社会关系 , 所以刘备才找上他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文章图片
二:看才学志向
诸葛亮身为官二代 , 完全可以靠这些关系谋得一官半职 , 但是他却决定从襄阳城搬出去 , 另寻一处住所 , 当然"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不是一名纯粹的隐士 , 他也无意于成为隐士 。 他只是为了继续潜心学习和积累 。 17岁就有如此打算 , 可谓思虑深远 。
他在荆州城西北20里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地方 , 此地就是隆中 。 这个地方 , 既是一处幽静的所在 , 山清水秀 , 不被外人打扰 , 以便于读书学习 , 还有田地可以耕种 , 以便在读书之余参加劳动 , 既自食其力 , 又锻炼身体和心智 。 而且离襄阳城不太远 , 虽然不必天天再到学业堂去学习 , 但那里集中了最好的老师 , 诸葛亮随时可以去那里向先生们请教 。
诸葛亮在隆中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 , 别人读书务求精通、熟练 , 而诸葛亮读书为的是积累和思考 , "独观其大略" 。
他也没有用这个小环境来封闭自己 , 相反 , 在躬耕隆中的这段时间 , 他积极与外界沟通 , 随时掌握外部世界的任何变化 , 广泛的拜师交友就是他居住隆中这10年间所做的主要事情之一 。
在庞德公帮助下 , 拜了司马徽为师 , 并与庞统、向朗等人成为同学 。 除了这些师友 , 诸葛亮这一时期交往的挚友还有崔州平、石韬、孟建、徐庶等人 , 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聚会 。
认识诸葛亮的人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 。 比如徐庶评价他:若得此人 , 无异周得吕望 , 汉得张良矣……以某比之 ,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 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 , 管乐殆不及此人 。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 盖天下一人也 。
他的老师司马徽评价他: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 可见诸葛亮却是有真才识学的 。
这也是他虽居山野 , 却被外界所知的重要原因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文章图片
三:看气质
《三国演义》里写道:身长八尺 , 面如冠玉 , 头戴纶巾 , 身披鹤氅 ,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意思是说他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 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 , 英霸之器 , 身长八尺 , 容貌甚伟 , 时人异焉 。
时人异焉 , 翻译成现代的话就是 , 小亮同志颜值气质爆表 ,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
气质美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 。 理想则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 , 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 , 没有理想的追求 , 内心空虚贫乏 , 是谈不上气质美的 。
自古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 诸葛亮有如此精英气质风度自然与他的学识志向是分不开的 。

诸葛亮|深度解析诸葛亮为什么隐居山野却能闻达于诸侯?
文章图片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时 , 问了一个问题:"汉室倾颓 , 奸臣窃命 , 备不量力 , 欲伸大义于天下 , 而智术浅短 , 迄无所就 。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 , 实为万幸!"表面上看是在向诸葛亮请救 , 实际上是在考察诸葛亮的战略思维 。 就如同CEO面试运营总监是一样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