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漫谈“管军八位”,聊聊北宋三衙成熟的管军制,文明理性化的体现( 四 )



北宋|漫谈“管军八位”,聊聊北宋三衙成熟的管军制,文明理性化的体现
文章插图
账目上禁军人数八十万,实际上禁军缺额严重,吃空饷的现象严重
防范三衙势力坐大,遏制自安史之乱以来绵延不断的兵变,尤其是将五代时期禁军动辄发动变乱的弊病彻底根治了,成为北宋政治运作趋向文明理化性的重要体现。
武将敢于取代皇帝的积习,一直是宋朝皇帝苦心焦虑的中心问题,既要武将们能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欺压,又要保证他们不拥兵自重。“管军八位”的制度,可窥探出统治者们已深深扎根在心里的观念:
一是“位低则易使”,“权轻则易制”,禁军统帅由后周一品都点检到正四品的殿前副都指挥使,他们在军队中的号召力和实际控制力减弱,从而降低了对皇权的威胁。
二是“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自唐安史之乱开始,骄兵悍将们叛乱导致割据和混战的悲剧频繁上演,出身世代将门的太祖爷当年兵变,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啊。所以,剥夺武夫辈的震主之威,赵宋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曾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笔者发现,宋朝历时三百二十年,共18帝当中,唯独仁宗在位时间最久,达到了41年,在整个封建社会历朝历代也是屈指可数的;人才的辈出,繁荣的全面开花,可以说,仁宗朝又是宋代社会最繁荣稳定的时期,这不得不归功于成熟于这个时期的管军制度。
然而,三衙管理制度造成的弊端一直都在。加强中央集权虽然维护了国家内部稳定,也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过度的重文轻武,以文卸武造成的内弱外强的局势,即使经历范仲淹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积贫积弱”的局面终究改不了,最后徽宋、钦宗二帝被俘,留给后世惨痛的教训。

北宋|漫谈“管军八位”,聊聊北宋三衙成熟的管军制,文明理性化的体现
文章插图
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必须对等,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经过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要注意的是,经济政治固然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快国防建设,整顿军纪,提高军队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使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共复兴。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五代之制是三衙禁军的管军制雏形期。从五代时期的后梁创建侍卫司以来,经历后晋到后周,三衙机构逐渐成型,禁军由战乱时期自己统领的军队,发展成新朝国君的私人卫队,同时作为最有战斗力的中央军统领天下之兵,管理禁军的制度也成为宋朝的一项国家制度。再仔细考察会发现,宋代的许多制度是直接承袭于五代的,比如法制方面,法典《宋刑统》就是沿袭了后周《显德刑统》的长处。赵宋王朝开国之初,无非是一个承接五代的‘第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