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方回,诗经,北宋|“半山非不尔,僻学汴梁亡”:拉上王安石,也没人记得方回( 二 )
“诗与风骚迫”是什么意思呢?迫 , 这里是接近的意思 。 风骚 , 自然是指《诗经》中的《国风》 , 骚指代《离骚》 。 我的诗啊 , 快赶得上上古《诗经》、《离骚》的水平了 。
这就是吹牛逼 , 反正写诗嘛 , 自大一些无所谓 。
“文兼史汉长” 。 继续吹 。 “史”指《史记》 , “汉”指《汉书》 。 我的文采兼容并蓄了《史记》和《汉书》的长处 。
牛逼吹大发了 , 是不是就要考虑往回收收?所以第三句就转了 。
“半山非不尔” 。 非 , 不是 。 不 , 不是 。 那么否定的否定就是肯定 。 半山就是指王安石 。 王安石不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么(诗与风骚迫 , 文兼史汉长)?
文章图片
这倒确实是的 , 王安石退休后的“半山体”算得上宋诗的顶峰 , 散文也是大家 。 用这两句形容王安石 , 倒是并不为过 。
不过这关方回什么事呢?
“僻学汴梁亡” 。 “僻学”是孤陋寡闻 , 不博学的意思 。 这里是说 , 即使王安石诗文写得再好 , 学问却不够 , 胡改瞎改 , 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 那这就是一首批王安石的诗了?其实不止于此 , 批王安石 , 他不过是为了抬自己罢了 。 他认为自己的学问、诗文和王安石差不多 , 现在南宋也灭亡了 , 虽然自己无能为力地投降了 , 但是这种大学问家对天下大势是无法抗衡的 。
诗外之意 , 一是把自己提高到王安石的水平 , 二是为自己被世人不齿的投降行为做开脱 。 你看你们那么尊敬的王半山也无法改变、甚至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 这南宋朝廷要灭亡 , 我方回投降不投降 , 是改变不了大局的 。
不要认为这是过度揣摩 , 人心之恶 , 是尽可以不断放低底线的 。
文章图片
虽然他可能当时只是感叹王安石 , 但是作为一个投降文人 , 为自己开脱 , 并且自视甚高的心态是绝对存在的 。
这里还有个地方有意思 , 方回在这里对开封的称呼使用了“汴梁” 。 其实北宋时期的称呼是“东京开封” , 被金灭了之后 , 称作“汴京” , 后改为“南京开封府” 。 而蒙古人攻占之后 , 沿用“南京路”称呼 , 直到方回六十一岁那年 , 才改名“汴梁” 。
在这之后 , 方回还活了十几年 , 可见这首诗是在六十以后写的 , 其实用“汴京”或者“汴州”的话 , “僻学汴京(州)亡”从发音上来说要比“卞梁亡”更清澈 , 用来写王安石也相对更加准确 。 但是方回就是要用当时的“汴梁”这个称呼 , 这无非体现了这个人对新朝规则的遵守和江西诗派对用词的讲究 。
【王安石,方回,诗经,北宋|“半山非不尔,僻学汴梁亡”:拉上王安石,也没人记得方回
- 王安石|忠诚能干的大臣却在历史上变成的奸臣
- 苏轼:先后得罪王安石与司马光,只得外任地方官,修筑西湖苏堤
- 宋史165:王安石变法失败,忧愤而死,大宋强国梦化为泡影
- 与王安石唱对台戏的司马光,是一个比王安石更不合格的政治家
- 我叫王安石,在十一世纪的宋朝给您拜年
- 宋史152: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变法,与司马光产生误会
- 宋史151:开源还是节流?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改革主张分歧严重
- 王安石与司马光: 和而不同的君子作风
- 王安石 浪淘沙令
- 王安石|苏东坡的政敌——王安石,两大诗人的个人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