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出版百年( 三 )


“一个幽灵 , 共产主义的幽灵 , 在欧洲徘徊 。 ”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首句 。
他挖空心思 , 寻找一个一开头就能吸引中国人 , 具有震撼效果的句子 , 起码也要让中国人民接受它、传播它的词 。 最终还是采取“幽灵”加上注释的办法 。
“全世界无产者 , 联合起来!”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尾句 。
仅从这首尾两句中 , 已可感受到陈望道翻译这部著作很好地传达了那种撼人魂魄的力量 。
反复推敲 , 一气呵成 , 多少个不眠的日夜过去了 , 一天接一天 , 一夜连着一夜 , 整整两个月 , 终于译成 。 陈望道正要寄往上海 。 村里有人进城 , 给他带来一份电报 , 是《星期评论》编辑部发来的 , 邀请他到上海担任该刊编辑 。 陈望道 , 兴冲冲翻山进县城 , 前往上海 。
上海法租界白尔路三益里17号 , 住着李氏兄弟 , 即李书城和李汉俊 。 李书城乃同盟会元老 。 李汉俊是留日归来的青年 , 信仰马列主义 。 他和戴季陶、沈玄庐是《星期评论》的“三驾马车” 。 编辑部最初设在爱多亚路新民里5号 。 1920年2月起 , 迁往三益里李汉俊家 。 陈望道一到上海 , 便住进了李汉俊家 。 李寓斜对过的5号 , 陈望道也常去——那是邵力子家 。 他也曾在邵家借寓 。
李汉俊不仅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 , 而且精通日、英、德语——而他的衣着很随便 , 为人随和 。 陈望道当即把《共产党宣言》译文连同日文、英文版交给李汉俊 , 请他校阅 。
李汉俊校毕 , 又送往不远处的一幢石库门房子——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 。 陈独秀住在那里 。 陈独秀懂日文、英文 , 李汉俊便请陈独秀再校看《共产党宣言》译文 。 陈独秀审阅 , 戴季陶也在 , 陈独秀非常满意 , 戴季陶立即将稿子拿去 , 准备按计划在《星期评论》连载 。 岂料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 发行量达十几万份、在全国广有影响的《星期评论》的进步倾向受到当局注意 , 被迫于1920年6月6日停刊 。 前来就任《星期评论》编辑的陈望道 , 正欲走马上任 , 就告吹了 。
《星期评论》停刊了 。 陈独秀为《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奔走 , 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 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 , 陈独秀将稿子交秘密成立的又新印刷所承印 。 事也凑巧 , 由于陈独秀受北洋军阀政府搜捕 , 在北京不能立足 , 南来上海 , 而《新青年》杂志是他一手创办的 , 因此也随之迁沪编印 。 编辑部只他一人 , 忙得不可开交 , 正需编辑 。 于是 , 陈独秀请陈望道担任《新青年》编辑 。 为了工作方便 , 陈望道索性搬到陈独秀那儿 , 与陈独秀同住 。

陈望道本人在翻译此书过程中 , 与陈独秀等人加强了交往 , 也更得到了陈独秀的信任 , 思想也迅速地升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