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双面胶,否决洪承畴战略大败,又因和谈泄密被杀( 二 )


尚书|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双面胶,否决洪承畴战略大败,又因和谈泄密被杀
文章插图
局势图面对多重压力,洪承畴不得不放弃了持久战的想法,此后大军出动,如同下饺子一般涌向万劫不复。是和是战犹豫不决,陈新甲被杀的另一种解读。洪承畴正是被迫出战接连导致失误被孤军围困在松山时,清军竟然给了一次机会,可惜白白错过。崇祯十四年的十一月,辽东的田野提前数日连降大雪,甚至深达丈余,这时双方正处于焦灼之际,清军粮草出现了断绝。想撤军又担心明军追击,于是通过蒙古人向明朝发出和谈信号。陈新甲这次表现比上次似乎理性了许多,认为现在继续打下去,明军胜算越来越小,因此将这种和谈思路开始释放给崇祯。
尚书|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双面胶,否决洪承畴战略大败,又因和谈泄密被杀
文章插图
崇祯在几天的思考后,认为一旦和谈倒也很好,可以腾出手处理内乱。只不过自己当初的“灭寇雪耻”必将损害自己的权威和形象。因此在陈甲新委婉提出这个建议后,他只是表态说:“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当然,也有些记载说,陈甲新所提出的是二人私下达成的计划,最终由陈新甲在内阁会议上提出。然而他们推进这些重大战略调整时却最终败给了繁文缛节的微末。按照大明的惯性思维是,与皇太极议和本身就是一种无奈的耻辱,尽可能在表面上做的更堂皇一些。据说因为和谈文书的盛气语气让皇太极颇感不快,加之形势逐渐对清朝有利,和谈数次并未取得多大成效,耗费了许多宝贵时间。有传闻说,因为陈甲新疏忽将双方文书放在桌上,被仆人以普通文书随手交给相关传送部门,导致泄密。消息一出如同惊雷一般震动了大明的官僚,在他们心中,与蛮夷和谈无异于奇耻大辱,纷纷指责陈甲新“堂堂天朝,何至讲款”,于是向崇祯弹劾陈甲新。
尚书|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双面胶,否决洪承畴战略大败,又因和谈泄密被杀
文章插图
相关史料在此关键时刻,陈新甲未能清醒认识事情的严重性,竟然暗示是受崇祯的指示去与清朝议和。并引用了崇祯的原话:“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想让这些言官住嘴。显然陈新甲对这件事的判断严重失误,他不了解崇祯的性格,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自己背锅。当崇祯陆续收到弹劾陈新甲的奏折后大部分同意,但是对以“专擅议罪”不予认可,显然如果同意这件事,必将自己示意和谈的事情公之于众。于是批复说:“陈新甲失事重大,法无可宽,但引律尚属未确,可另行复拟即奏”。言外之意是,陈新甲必须死,但是要看什么样的罪名。因此有臣下陆续弹劾陈新甲“陷边城四,陷腹城七十二,陷亲藩七,从来未有之奇祸,亦从来刑书所不忍载之条例者也。当临敌缺乏,不依期进兵策应,因而失误军机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