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下人的失误,坑死兵部尚书,也让大明王朝失去最后的喘息之机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 , 刚刚经历了“松锦大战”惨败的崇祯皇帝 , 本有机会与皇太极缔结“和平协定” , 可最终却因为一个下人的失误而将这个大明王朝最后的“喘息”之机彻底葬送 。 不仅如此 , 崇祯皇帝为了推卸责任 , 还将为他秘密办理议和事宜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处死 , 彻底“寒”了文武百官的心 。
那么这件由不经意的小事而酿成的大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这里我就为大家细细说来 。

一个下人的失误,坑死兵部尚书,也让大明王朝失去最后的喘息之机
文章图片
“松锦大战”惨败 , 陈新甲奉命秘密议和 。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 , 明清之间在东北战场上爆发了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决战 , 史称“松锦大战” 。 这场大会战最终以明军的惨败收场 , 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 , 锦州、松山等众多城池、要塞、堡垒陷落 , 洪承畴、祖大寿以及一大批将领投降 , 明军只得困守宁远、山海关等少数据点 , 至此再无反击能力 。
然而 , 皇太极就是在这样有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 主动选择与崇祯皇帝进行议和 , 并且还带着满满的“诚意” 。

一个下人的失误,坑死兵部尚书,也让大明王朝失去最后的喘息之机
文章图片
首先 , 皇太极一直是将与明朝的贸易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
清朝在关外的时候 , 生产力非常低 , 极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 事实上 , 此前清军数次对于明朝的用兵 , 包括对于朝鲜的入侵 , 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劫掠 , 以缓解内部的需求压力 , 同时也是用武力强迫崇祯开放贸易 。 不仅如此 , 皇太极还“降低姿态” , 刻意抬高崇祯的地位 , 特别是在与崇祯的文书中 , 也用到了崇祯年号 。 这些都表明了皇太极想要同明朝进行正常贸易往来的愿望 。
其次 , 此时的皇太极也并没有做好继续南下入关的准备 。
实际上 , 在清朝的朝堂上 , 满汉官员对于明朝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 , 大部分满洲贵族们对于现有的状况已然非常满意 , 反而是诸如范文程、孔有德、尚可喜这样的汉族官员和将领们对于攻灭明朝的态度更为坚决些 。 与此同时 , 皇太极也非常担心过早的南下的不仅会让满洲人被汉族人“同化” , 从而丧失掉民族的特性 。
不仅如此 , 这一时期皇太极最为忧虑的还是清朝内部的问题 , 特别是满洲贵族之间的矛盾 , 有可能会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而爆发出来 , 因而皇太极也是要在继续南下入关之前 , 优先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

一个下人的失误,坑死兵部尚书,也让大明王朝失去最后的喘息之机
文章图片
再次 , 就是清军也需要休整了 。 “松锦大战”中 , 不仅仅是明朝这面损兵折将 , 清军同样遭受了非常严重的伤亡 , 也急需要进行休整 , 皇太极这也是在给自己争取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