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这里出了6位“两弹一星”元勋:塔院5号楼的故事
2018年 , 塔院子弟去青海221厂寻访父辈足迹 , 在原子城纪念馆里的纪念墙前合影 。 纪念墙上刻着的6500位核工业创业者的名字 , 已经模糊难辨 。 图/受访者提供
塔院5号楼的故事
本刊记者/鲍安琪
“搞原子弹 , 就是反复试验 。 试验回来了分析 , 分析了再试验 。 你只要不怕困难 , 一次比一次成功 , 完全成功了 , 原子弹就出来了 。 ”
原核工业部副部长刁筠寿反复强调着这一点 。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面前的这位老人 , 今年105岁 , 坐在轮椅上 , 眼睛已看不见 , 听力也有困难 。 他作为“九院”党委第二书记 , 参加了青海221基地和四川902基地的创业建设 , 可谓硕果仅存的核工业元老级人物之一 , 但或许由于工作性质 , 名字却几乎不为公众所知 。
即便他们的孩子 , 也是要到多年以后 , 才逐渐了解父辈的工作 , 了解到自己从小生活的“塔院” , 是个“惊雷出自无声处”之地 。
而其中的塔院5号楼 , 更是出了王淦昌、程开甲、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于敏6位“两弹一星”元勋 。
金色时期
塔院位于海淀区花园路北端 。 当年这里因人烟稀少、又离苏联答应提供的原子弹样品(后来并未提供)预定卸货的西直门火车站不远而被选中 。 作为办公区的花园路3号院 , 和作为生活区的塔院1号院 , 于1958年下半年同时开工建设 。
塔院1号院是一座布局规整的长方形院落 , 因其南边有一座建于明朝的七层八角砖塔而得名 。 塔院里建起了8栋单元住宅楼 , 两栋楼一排 , 共4排 , 从北至南为1-8号楼 。
先盖起来的1至4号楼的外墙都是黄色的 , 周围老百姓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单位的宿舍 , 习惯称这里为“黄楼” 。 黄楼有大阳台和独立卫生间 , 因为是按苏联图纸修的 , 甚至还有浴缸 。
1962年左右 , 又建起了5号楼 。 5号楼是塔院中装修档次最高的 , 地面铺实木地板 , 卫生间里有抽水马桶 。 这栋楼本来是要给苏联专家住的 , 因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 , 这栋楼就主要分配给院领导和专家居住 。
刁筠寿家住5号楼1单元301室 , 对面的302是副院长马祥家 。 楼下的201住着第一副院长吴际霖 , 202是副院长郭英会家 。 101住的是副院长兼理论部党委书记彭非 , 对面是理论部第一副主任周光召 。 理论部副主任何桂莲住401 , 对面是两航起义的骨干、从香港回来的李启廉 。 程开甲、朱光亚、俞大光等住在二单元 , 邓稼先、秦元勋、龙文光等住三单元 。
吴际霖的女婿唐信青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塔院建成后 , 甚至一直到80年代 , 住5号楼都是某种身份的象征 。 其中 , 最东边的一单元位置最好 , 总共四层的楼房中 , 二楼又被认为是最佳楼层 。
- 两块籽料要价100万,为什么和田玉价格差距这么大,原因在这里!
- 爱新觉罗·溥仪|溥仪晚年去理发,他一本正经问了理发师一个问题,众人都笑出了声
- 周朝|周朝为何备受尊崇?因为其做出了四个贡献,让中国受益3000年
- 万历二十余年不上朝,却不被架空:国本之争给出了全部答案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四连杀!“无名”英雄给出了答案
- 【北洋海军历史上的今天】李鸿章按照国际惯例,提出了停战要求
- 孩子|让情绪流动起来-接纳冲突
- 春风|今日春分!这里有一组春日美景等你开启
- 犯人被枪决后,家属为何不能领走遗体?狱警说出了答案
- 樱花|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