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国军和共军有哪些可以写进军事史经典战役( 三 )


不容忽视的是,中日双方在此战的情报获取上有天壤之别。浦东支队群众基础较好,几乎完全掌握了日军每一步动态,甚至还动员群众沿路“演戏”。日军必经之地六灶镇的伪区长、镇长,早已被浦东支队争取。他们不仅及时提供了日军的具体情报,还在中午设宴拖住了日军,并向日军提供假情报,为设伏争取时问。反观日军,则始终对浦东支队的动向毫不知情。
朱家店之战,是新四军在平原水网地区不可多得的伏击范例。此战中我军巧选地形,部署周密,各部队“攻、守、追、堵”分工明确,同时充分利用情报系统和当地群众,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因此,1972 年,总参军训部与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在编写《步兵连战例选编》时,将此战选为“进攻部分”第一个战例。供全军学习

■网友的回复


抗日战争中,国军和共军有哪些可以写进军事史经典战役

1944年3月5日凌晨,新四军第一师第七团在夜色中实施长途奔袭,渗透通过日伪据点,直扑连接苏中、苏北的交通枢纽车桥镇。车桥镇内有日军一个小队40余人配合伪军一个大队600人守备,镇内外构筑了53个碉堡和大量火力点,属于敌后作战目标中少见的大型据点。也是因此,守备的日伪军在心理上较为松懈,被新四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仅仅25分钟,日伪外围防线就被突破。战至午后,守备伪军全军覆没,残余日军收缩到小土围内死守。
车桥作为日伪压制淮北、淮南、苏中、苏北四个地区的核心据点,它的求救声是格外的有力且有效的。离车桥最近的塔儿头、曹甸据点立即纠集日伪军100余人来援,在大施河一带遭新四军五十二团伏击,仓皇撤退。
3月5日清晨,车桥西北的淮阴的独立第60步兵大队(治安特化单位,编制兵力1400人)大队长三泽金夫大佐带领日军700余人出击。战役开始前,我民兵在淮阴、淮安的道路上设置了大批路障,对所有沿途桥梁都进行了破坏、河流决水。三泽亲率240人的先遣队直到下午3时才前进到芦家滩,遭新四军一团团长廖政国率3营阻击,另以一营、二营、特务营侧击。日军不敌,后撤到韩庄防御。下午5时30分,日军后续部队抵达韩庄。三泽金夫集结兵力,在晚上7时再度向芦家滩发动攻击,仍被3营击退。同时,一团侧击部队也攻入了韩庄。三泽金夫指挥部队进入3营阵地右侧的草荡,试图迂回突围。据机枪小队小队长中村贞治回忆。草荡的水深漫到脖子,日军深陷其中无法展开,遭到新四军的大量杀伤。一部分日军逃回韩庄,被新四军以火攻解决。晚上10时,3营俘虏了身负重伤的三泽金夫大佐,不久其伤重而亡,后日方将其追晋为少将——这也是抗战期间中国部队俘虏的最高级别日军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