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国军和共军有哪些可以写进军事史经典战役( 二 )



战例详解
朱家店一战,是浦东支队一次消灭日军最多的一次伏击战.对当地日伪政权震动极大。一些小据点被放弃.小队规模的日军也不敢单独进行“清剿”。浦东支队在此战中取得了“34:1”的大胜,其战斗力震慑了当地一些伪军部队。他们纷纷表示与新四军“不再为敌”。这为当地抗战创造了一个良好局面, 日伪的第三期“清乡”也顺势被粉碎。
从战果上看,朱家店伏击战消灭的日军确实不算多。不过,若将之放在整个敌后抗战的大背景下,此战意义非凡。正一个个类似的小规模歼灭战,不断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使其逐渐走向灭亡。尤其,此战在战术上堪称完美。伏击战虽是敌后抗日武装消灭日军的主要方式,但打一场完美的伏击战却并不容易。
日本军人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作战素质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双方战斗力差距明显。在反伏击战方面,臼军也训练有素。他们从最初的突袭中反应过来后,通常会迅速展开,以小组为单位抢占伏击区内可利用的地形,就地布置互为护的临时阵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缺重武器的新四军,很难迅速消灭据守的日军,敌援军一到就不得不撤周而去。另外,如果伏击人数有限或阵地布置不严密,日军会利用伏击阵地的间隙实施穿插迂回。
因此,在此战中,朱亚民不惜动用支队全部主力,并精心选择伏击阵地,在最大限度上扬长避短。道路两侧的池塘和河浜,令日军很难琵开队形:道路附近几乎没有可供利用的掩蔽物,日军难以占据要点组织防御。战斗中,新四军反应迅速,抢占了仅有的几个土坟堆。这令日军既不能迂回穿插,也不能就地坚守,只能在狭窄的正面实施冲击,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石桥西北的那个班发挥了关键作用,封锁了日军退路。但为了隐蔽,这个班离石桥过远,战斗打响后没能在第一间堵住桥头,放跑了少量日军。伏击区离石桥过近,日军遇袭后能很快撤退到,也是部分日军逃脫的原因之一。不过,从战场的实际情况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若在其他地方进行伏击,我军就要放弃石桥附近绝佳的地形,甚至可能让日军抢占制高点张家袜厂,使战斗形成僵局。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日军的作战素质的确不俗。


以军事观点看,指挥员可以让正面部队降低火力强度,与日军形成短暂胶着,为石桥附近堵截的部队争取时间,待我军完成封锁后再发起进攻。这对部队间的配合特别是通信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以当年浦东支队的通信手段,其实很难做到。况且,这样部署会延长战斗时间,增添不确定因素。可见,朱亚民抓住了“地形”这一确保伏击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一战功成。